昨天,關(guān)于《老班章茶王68萬一公斤》的文章在掌柜的朋友圈里瘋狂刷屏。
就掌柜了解到的,今年的古樹茶都還沒開始采摘,炒作就已經(jīng)如此沸沸揚揚了。
甚至有一些朋友都在感慨,現(xiàn)在是越來越搞不懂這些天價茶了。
掌柜也是看了看柜子里朋友送的剩下的那一泡老班章,默默地把它包好存起來。
但其實話說回來,每一年到了春季的時候,總要爆發(fā)那么幾個天價茶出來的。
比如去年的老班章茶王就已經(jīng)是32萬了,只是沒想到今年還能再翻個番。
比今年《三塊廣告牌》沒有在奧斯卡上橫掃小金人還令人震驚。
不得不說,貧窮確實限制了我們的想象。
但回到現(xiàn)實,每一年的天價茶最后不也都是成為我們茶余飯后的一個談資罷了。
該喝的好茶依舊還是會喝,該存的好茶依舊還是會存。
一杯好茶的背后,是從茶樹生長管理、采收茶菁標準、日以繼夜的用心制作……把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做到完美的細膩體現(xiàn)。
像這些看都不看的天價茶,一定不是我們要的好茶。
而除了這些被炒上天了的茶之外,還有許許多多的真正的好茶。
因為名氣不代表一切,好茶更多的是出自好的制茶師之手。
況且,茶山那么多,不同的山頭,不同的樹種,還有不同的味道。
同一個寨子的茶,采摘方式不一樣,炒制曬青時間、火候不一樣,制作出來的茶味道也會有所區(qū)別。
同一個山頭的茶,不同的茶農(nóng),制作出來的味道也會各有千秋。
貧窮確實限制了我們對天價茶的想象,但限制不了我們對好茶的追求。
茶歸根結(jié)底是飲品。
一入口干不干凈,醇不醇,順滑不順滑,喝完之后生津回甘,嘴巴里舒不舒服。
即使每個人的舌尖細胞不一樣,對口感的要求也不一樣。
但真正是好茶,誰的嘴巴都不會排斥。
或許有的時候我們也會對一些茶沒什么感覺,但并非是這種茶不夠好,而是我們還沒有喝到真正自己喜愛的口味。
所以,身邊有朋友問掌柜說怎么看68萬的老班章茶王這件事。
對于掌柜來說,世界這么大,茶山那么多,還有那么多的好茶在等著我們,我們還沒空關(guān)注這些天價茶呢。
(責(zé)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