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朋友去茶社喝茶,去得人除了朋友,基本不認識。大家品茶,和茶師交流茶的甘醇和收藏。我只是靜靜聽,感慨她們對茶的認知如此豐富。
“喝茶,不再是簡單的品甘,更重要地是在一款款茶喝下來,驚喜地發現,哪一款最適合自己。而這適合地,與自己才是最好的茶”,茶師一邊沖泡老白茶,一邊徐徐講給我們聽。
在茶社里,聽著緩緩的音樂,嗅著淡淡的沉香,一杯茶入口,沁心沁脾,頓時神清氣爽,掃除了身體的疲憊。再聽茶師的講解,便入耳入心了。
平時自己喝茶,沒有那樣講究的,大小功夫杯用起來諸多麻煩,還會耽誤了寫文,于是最直接的喝茶,一個大的玻璃杯,泡了綠茶或者紅茶,一邊碼字,渴了時隨手拿過杯子,一陣痛飲,精神大好,便接下來繼續手頭的稿子。
功夫茶,只有這樣不寫稿,閑下來,和朋友們一起小聚,或者一個人獨坐時,可以享受慢慢品茗的慢時光。否則,心里總是被工作催著,那樣閑閑的喝茶,確實是奢侈了。
給我們斟茶的茶師,淡雅的妝容,亞麻的長衫,給我們閑適優雅之感,讓我剛才還繁瑣的心境,一下子清朗了。
茶師泡出的茶,和自己平日里的泡茶,口感竟然有著很大差別,詢問緣由,茶師娓娓道來。同一款茶,之所以口感有了差別,那是在沖泡過程中,投茶量、水質、水的溫度控制的不同,品者心境也是引起口感差別的因素。
茶師針對我的嗓子因為講課太多導致的嘶啞,特別調配了一款蜜茶。喝下,瞬間覺得喉部被溫柔的拂過一般,不再那樣撕扯著難受。
茶師說,這是七年的老白茶,可以當做藥,有著消炎作用,再配以適量蜂蜜,給嗓子如絲般潤滑。一邊感謝茶藝師細心周到,一邊讓茶汁緩緩順喉而下,一股股清流,在山澗歡騰,滿目青綠,讓心沉醉。好的茶,竟然帶給我這樣爽心的感受,原來,能靜下來品一杯好茶,是這樣悅心爽情之事。
在茶室,看著茶師輕輕緩緩沖泡一款茶,在清幽的音樂里,人的神經漸漸放松,而茶師優雅的動作,又讓眼睛享受到視覺的美艷,心情的塵埃,就這樣被一場茶事掃蕩干凈了。喝茶,如此妙哉。現在,深深懂了古時文人愛茶。
記得曾經看過一書中說,宋代人有“茶百戲”表揚,就是記憶茶師用高超技藝,在茶湯表面點茶,讓水紋幻化出種種特像,讓人好似看到自然萬物。這不正應了喝茶就是品味自然之道的宗旨嗎?
岡倉天心的《茶之書》里,稱泡茶是“自然主義的茶”,我們而今在繁瑣的城市奔忙里,也正是在尋心靈的自然回歸。
讀艾倫.麥克法蘭的書,她說茶是“綠色黃金”,這比喻,真是絕了。只有對茶特別情鐘的人,才會潛下心來,順著茶的過往,一步步探究它的蹤跡。
初春時節,風雖依然冷冽,但是抬頭,那抹老枝已經見到綠意,新茶,這心頭好已經離我不遠了。
就一個明媚的春光,約三五好友,一起喝茶去。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