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的睡前工作:學習普洱茶知識,也看一些最新普洱茶新聞,普洱茶大師們的爭論點,比如熟普離地發酵的工藝優缺點……
自己也在整理自己知識的不足,也在思考一些帶有歧義的知識點。不過,看的多了,也有點煩!看到各類大師級別的人,都是在爭論,當然,理不辯不明,但好像都是再說自己的對。自己家賣拼配茶的,就說純料不好,炒作出來的。自己家賣純料茶的,就說拼配垃圾。自己做離地熟普發酵的,字里行間嫌棄以前發酵的地方臟(好像你以前沒喝過熟普)??炊嗔?,就有點煩躁了。
其實知識的建立沒有一次性就是權威的,都是又觀點——實踐——總結觀點,得出結論,其實這都不一定對。在歷史的長河中,多少年人們都認為“天圓地方”,后來才明白地球是圓的。我覺得交流學習,實踐努力很重要,沒有人的語言是圣旨,但也不代表不正確,所以需要很多人的努力,才能有正確的方向。
我們做茶的也一樣,也是教學相長,不能說自己的都是對的,可以討論。但我看到的論點,確都是對方不對,自己全對,也挺可悲的。
尤金·奧尼爾說過:我們生而破碎,用活著來修修補補。知識也是一樣吧,生來破碎,修補著進步吧。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