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的茶葉進口發展于東印度公司的壟斷地位。這些強大的歐洲貿易公司從當局獲得了在歐亞之間的商品運輸的“特權”。從17世紀下半葉起,英國、丹麥、法國、荷蘭和瑞典都建立了各自的東印度公司。
在法國,進口的茶葉有四分之三被再出口。進口茶葉在法國只能消費其中的一部分,其余的轉賣的國外,從中賺取高額利潤。由于昂貴的價格,飲茶的主要求是首都或者外省大城市的精英人士。茶葉自1630年登陸法國以來,一直就受到上流社會人士的青睞,盡管茶價昂貴,但它還是在歐洲站住了腳,法國人或者荷蘭人到中國的遠航也促進了歐洲對茶葉的需求。
英國的進口茶葉不同于歐洲其它國家。歐洲國家的進口茶葉中,70%到80%屬布衣品種,也就是說其質量是大路貨的品質:價格不貴而且能夠保存較長的時間。而英國正好相反,布衣茶所占比重還不到一半,大部分茶都是上等茶。這種差別明顯體現出了各種消費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