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茗之用,其利最溥:物外高隱,坐語道德,可以清心悅神;初陽薄暝,興味蕭騷,可以暢懷舒嘯;晴窗拓貼,揮麈閑吟,篝燈夜讀,可以遠辟睡魔;青衣紅袖,密語談私,可以助情熱意;坐雨閉窗,飯余散步,可以遣寂除煩;醉筵醒客,夜雨蓬窗,長嘯空樓,冰弦戛指,可以佐歡解渴。
——明·文震亨
塵世間最不缺的就是煙火氣,眾生茍且而生,皆帶著煙火氣。這煙火味,好聞的時候就是人情味,難聞的時候就是俗氣和銅臭。
有人要脫去這煙火氣,于是誦讀經(jīng)綸,長伴青燈古佛,仿佛避開了山水飄搖,有了出塵氣,卻并著這人情味也丟了。可是總有人在煙火氣里,卻無處落腳,泥沼不愿踏足,無盡千山里又嫌荊棘,在幻境里煎熬,然后頹然蒼老,無緣一花一草,作些惱人曲調(diào),身負寂寥。
這世間即需要讓我們著地的煙火氣,又需要褪去煙火氣的出塵一味茶,留著人情味褪去俗氣。不過都是一眾普通人,放不下這人世間的情愛與牽掛,這就是人情味,這就是人味。而這味出塵的茶,是避世的,但凡外界爾你我詐、紙醉迷金,累了,就到這一味茶里歇息,避開不屬于自己的斗爭。或是爭累了,就到這一味茶里休息、思考,想明白了再去謀自己的業(yè),人生反而清楚了。
人世間若是只有煙火氣,然后慢慢也就變得只有俗氣與欲望,靈魂也自然渾濁了。人同動物有何不同?都在這世間以掠奪為生,只不過人類善于隱匿欲望,不動聲色,或者有更崇高的意愿,如果沒有這些,和動物豈不是一樣。人類的活著為了靈魂和真理,動物則只需要繁衍生息。
有人日日誦經(jīng),避開人世煙火,卻未曾想得明白這人生的歸宿,反倒丟了人情味,失了落腳的地。不及這三杯兩盞清茶來得透徹和親近。古人既有“茶者,飲之暢靈”一說,這靈即心靈,既靈魂。一杯出塵的茶,褪去身上多余的煙火氣,添了些出塵的靈氣,這樣的女子才顯得可愛些吧,這樣的男子也才顯得有趣些。
世間放不下的都是美好的,執(zhí)念不放手的都是欲望的驅(qū)使。人生在世,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確實短暫,稍不留神,便是“白發(fā)催年老,青陽逼歲除”。不愿舍棄煙火人間的繁華與美好,則要經(jīng)受浮浮沉沉的不如意、爾你我詐的爭斗,不如入茶來,這世間需要一杯出塵的茶,洗凈鉛華,避世偷閑。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