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有兩份價值,這是我個人的理解。
為什么我說茶的價值有兩份,因為確實有兩份。第一份是它的使用價值;第二份是它的人文價值。使用價值就是吃或者喝;人文價值則是人賦予它的情感。茶的人文價值就像是中國漢字的引申義一樣,本意是這樣的,但引申之后又會是另一種意思,當然并不是說這兩者之間就沒有任何聯系了,只不過引申義要比本意更能表現人想要表現的情感;引申也是在本意的基礎之上產生出來的。比如:草。本意是春天最早萌芽生長的植物,但是引申之后它的意思就變成了“創立”,組詞有“起草”等等。
對于茶,這里所說的第二份價值并不是指“茶”這個字的引申義,而是人對于它的情感上賦予的意義,此時“茶”的價值對于人來說已經逾越了泡茶來喝這個普遍的高度,而是筑起了雅致的貴族般的高墻,為世人們所喜愛。
茶的使用價值就是泡著喝,有的還可以作為美食進行享用。泡茶,這是中國人的發明,在中國茶的歷史上是一次偉大的轉折,因為泡茶而產生了茶具、茶道、茶藝、茶文化。在“泡茶”出現之前,人們只會把茶葉放在嘴里咀嚼;而在“泡茶”之后,“茶”做為一種時尚的飲品才出現了。有一句詩說的好:一器成名只為茗,悅來客滿是茶香。
茶的人文價值是人為了滿足自己的情感表達而產生出來的。中國被稱為禮儀之邦,倡導以禮待人,上到君王天子,下到臣民百姓,大家都緊緊地圍繞著“禮”在進行著社會生活。
家里來客人了,沏茶、敬茶的禮儀是必不可少的。在飲用的過程中,主人要注意客人杯中的茶水量,如果喝去了一半,主人就要添加開水,以示熱情。古人一般在喝茶的時候,旁邊會搭配一些小吃、菜肴、糖果之類,起到調和胃口的作用。這僅僅是平常人家的一個小細節,有錢人家當然比這些還要細致。所以,茶在古人的生活中起到了禮儀溝通這樣的交際作用。
因為茶的制作工藝的復雜程度與地域等一系列環境因素的影響,使茶的種類也分出了高低貴賤的層次,不好的茶則賤賣,平名百姓買去喝;好茶則有錢人買去喝或者送人,能夠顯示出他的地位、品味或者誠意。朋友們或者請客吃飯去茶樓的時候,當然是好茶一壺,才能足見你的誠意。所以,一個人的生活品質在喝茶中也可以看出來。
喝茶是一種精神寄托。這種作用一般屬于文人墨客和多愁善感的人。
李白說:“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傳達給我們的是茶生長環境的幽美;
杜甫說:“落日平臺上,春風啜茗時”,表達的是無奈與釋懷;
楊基說:“小橋小店沽酒,初火新煙煮茶”表現的是一種愜意的生活;
楊萬里說:“春風解惱詩人鼻,非葉非花自是香”則明顯是在贊美茶葉的馨香;
陸游說:“青燈耿窗戶,設茗聽雪落”看似安靜的生活,似乎更多的是內心的清冷;
范仲淹說:“長安酒價減千萬,成都藥市無光輝”茶的價值已經比長安的酒和成都的藥還昂貴;
梅堯臣說:“小石冷泉留翠味,紫泥新品泛春華”將茶的生長環境贊美了一番。
可見,茶在文人墨客的生活中扮演著一個多么重要的角色。生活可以無酒,但是不能無茶。
以上只是簡單的總結與概括,對于茶的更深的文化價值則需要更深入的研究與總結。如果哪里有不對的,有問題,或者您有您更獨到的見解,不吝賜教,多批評。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