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與禪的淵源,大概可以追溯到從佛教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國那時起。《晉書·藝術傳》:僧人單道開坐禪,晝夜不臥,“日服鎮守藥數丸,大如梧子,藥有松蜜姜桂茯苓之氣,時飲茶蘇一二升而已”。
巍巍古剎,裊裊茶香。每日伴著一杯清茶,僧人們開始了當天的早課。茶香與誦經聲交織纏繞,氤氳升騰在寺院上空。
不如吃茶去
“茶禪一味”源自一句著名的偈語:“吃茶去”。1000多年前的中國,有個趙州禪師。一日,有兩位僧人從遠方來拜訪他,向他請教如何是禪。
趙州禪師問一人:“你曾經來過嗎?”那人回答:“不曾來過。”趙州禪師說:“吃茶去。” 又問另一人:“你曾經來過嗎?”這人回說:“曾經來過。”趙州禪師說:“吃茶去。”
為兩位僧人帶路的監院在一旁好奇地問道:“禪師,怎么來過的讓吃茶,沒來過的也吃茶呢?”趙州禪師便喊了一聲監院的名字,監院答應了一聲,趙州禪師一笑說:“吃茶去。”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茶禪同一味
宋代高僧圓悟克勤以禪宗的觀念和思辯來品味茶的無窮奧妙,揮毫寫下了“茶禪一味”。東晉“茶祖”吳理真在蒙頂山落發修行,首創“佛茶一家”;“茶圣”陸羽三歲時就被禪師收養,使茶由飲而藝而道,融茶禪一味,開演一代茶藝新風。茶與禪的親密關系,一動一靜,一品一悟,更是衍生出了所謂的“茶禪”。
品茶抑或是參禪,都離不了一份平和的心境。在禪師心中,茶是參禪悟佛之機、顯道表法之具,禪是以茶凈心之理、正清和雅之道。心亂,則茶之無味,心散,則參之無果!心聚神凝,則可以茶喻禪,以茶行禪,以茶悟禪,以茶參禪;也可以禪釋茶,以禪施茶,以禪品茶,以禪悟茶。
佛教講究“四大皆空”,放下一切,海闊天空,而飲茶也是要放下手里的事務,放下緊繃的神經,才能品味出其中的滋味。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