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說:“好讀書,不求甚解。”當時不懂這句話的意思,只覺得既然學了,就一定要通透才行。
后來遇到了茶,當時并不懂茶。只是覺得滿室生香、沁人心脾,讓人忍不住去喝,入口苦澀回甘。單純覺得這個茶真好,聞著好,喝著也好。
再后來,接觸的久了,再看到一種茶就會下意識去想這是什么茶?這是什么香?這是什么味?它來自哪里?怎么制成的?慢慢的覺得自己被框住了。
認識它,喜歡它,然后就想去了解它。學習怎樣從外觀辨別工藝,以味道辨別年份,以工藝區分質量,隨著時間和經驗累積,慢慢獲得了很多的茶知識。慢慢的我們成了一個茶學“專家”,卻慢慢失去了喝茶的樂趣。
我們喝茶,能有豐富的茶知識,嫻熟的泡茶技藝當然是好。在喝茶中學習,其實也是為了喝到好茶,能從眾多品種中辨別真偽。但是喝茶一定要懂茶嗎?
其實,多數愛茶的人是不懂茶的。愛茶的人多數保有一顆赤子之心,他們愛茶,僅僅是單純從心出發,喜歡茶的味道,喜歡喝茶的氣氛。茶文化、茶知識固然是好,但是他們卻不想給自己添加一份桎梏,他們喜歡從自身的感受出發,不分茶種,不論好壞,只是單純覺得哪種茶好喝,與自己的感覺、心情、味覺對上了,就是對的茶。
愛茶,懂茶不懂茶并不重要,有大智慧的茶人,即便在擁有豐富的茶知識之后,對茶仍舊抱有“如初見”的心;不懂茶的人,在初嘗每種茶的時候,一直都有著新鮮感和好奇。
懂茶,最好,愛茶于有形,當得了茶師,耍得了茶具,識得了真假,辨得了好壞,品得了茶質;不懂茶,也好,愛茶于無性,隨時隨地對茶都抱有一種初識,對每種茶都可以說“初次相識,請多多指教”。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