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45萬炒茶凈虧19萬,小散豈能玩得過莊家?】
@老茶鬼微刊:信網近日報道,浙江一位戴先生受“高回報”誘惑,從去年底開始,總共投入了45萬元,在山東某交易市場買入16000多手普洱茶,“結果連遭5個跌停,虧掉192087元。”在對平臺運營狀況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就敢砸幾十萬炒茶,也算是大手筆了。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這位戴先生說,之所以上當,是聽信了業務員“40%利潤”的承諾,并且第一波投入58000元時就賺到了2000元。結果“滿倉”后,就接連跌停,驚慌之余,戴先生從2月17日開始撤出資金,還是虧掉了19萬多。
2016年,形形色色的所謂“茶金融”平臺四處開花。這種游離于法律灰色地帶的大宗商品微交易,具有低門檻、博彩化特點。莊家將一餅普洱茶按7克/包分成51份,一個交易單位只要幾塊錢,對普通散戶來說極具迷惑性。一開始都是抱著試探心理玩玩,不知不覺就上了道,越陷越深。就算散戶發現上當中途退出,“實物交割”的普洱茶按掛牌價也是莊家穩賺,找平臺維權索賠更是難比登天。
炒茶本來就是一場零和游戲,有人賺就肯定有人虧。寄望于“茶金融”投機賺大錢,小散豈能玩得過莊家?每個人最終都要為自己的貪欲買單。(2017.3.7)
【炒作決定權】
@中國普洱茶網:產品被炒作在很多時候企業自己沒有決定權。就像芳村市場雖然是普洱茶市場最大的集散地,這里大佬云集,但還從未出現過能夠決定一款茶是否火爆的人物。只有一款茶在圈內被人認可,借著市場需求量增多,莊家炒家跟著介入后,才有了所謂的金融市場。
【傳統茶業服務體系問題】
@安子-2016:傳統的茶業服務體系表現為沒有專門部門和企業從事茶業服務工作。兼職服務多,專業化服務機構少。服務活動多,有效服務少。準政府協會多,企業化實體少,政府支持的少。我國茶業服務體系建設正處于起步階段。企業發展找不到權威性服務機構提供有效咨詢;服務不能經常化專業化。
【昔歸所見】
@騁冰v陳氏普洱:從勐海,輾轉11個小時來到臨滄昔歸村,一路太累。茶山的路,因前些日子山體滑坡塌陷而上不了。找到一位茶農,喝了4款昔歸茶。得出兩個結論:1.如果你不是很懂昔歸茶,即使你來了昔歸村,也仍喝不到正宗的昔歸茶-茶農會忽悠你,因為他/她已是商人了;2.近年,昔歸茶有混采之說,事實上的確是真的。茶農不會瞞你,但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味道-相對純的。
【泳裝茶藝】
@韓義海茶道:數年前收到一個福建的女孩參加才藝比賽時候的照片,她穿著三點式泳裝表演茶藝,令我大為吃驚。我猜想一定會惹來許多非議和不尋常的目光。一時間我不知道該為她的勇敢創新點贊,還是批評否定這一舉動,從來沒有想過會有這樣的場景出現。我自認不是古板正統人士,但也有些接受不了。茶席很美,是一個荷塘月色的布局、茶藝表演的很美,美妙少女三點式也很美,但是三者在一個畫面中,出現了文化觀念上的沖撞,大美的基礎是和諧,局部的細節即使有殘缺,但如果能和諧統一在一起,形成整體的美才是精彩,反之構成的元素都是美的但組合在一起出現不和諧,那就不是美了,畢竟大家不是來看大腿的。細節要服從整體,局部要支撐烘托出主體。如果失去了和諧元素,那么是可以否定這個表演的,這是多日后我總結出來的結論。
【世相】
@財經網:【博士眼鏡招股書爆行業內幕:上千元的眼鏡鏡片采購價僅28元 毛利近90%】博士眼鏡此次赴創業板上市,招股書顯示,從產品類別來看,其鏡片的毛利率高,鏡架的毛利率次之,隱形眼鏡及隱形護理液的毛利率相對低。上千眼鏡,采購價僅幾十元!行業之暴利可見一斑。
@界面:【阿里投資的盒馬鮮生進京了 號稱30分鐘到家的它怎么做到比京東更快】在上海實驗了一年多,開了8家店之后,阿里旗下的實體零售店宣告開進北京。盒馬鮮生今日線上試水,線下門店月底開張,未來盒馬還要在北京豐臺的馬家堡和大興的亦莊開店,而亦莊是京東總部所在地。
@EC品牌觀察:【當年“洗腦”中國人最成功的日本品牌,如今要倒閉了】142年歷史、19萬名員工、日本名門企業,這些標簽都彰顯著它曾經的歷史,當年的東芝品牌,何等風光, 自從11年前收購西屋公司,這座昔日輝煌的大廈開始倒塌,正在接連出賣優質資產來拯救自我, 似乎走到了崩潰的十字路口。
@EC品牌觀察:【新零售不只是概念,而是徹徹底底的改變】馬化騰曾說,你沒有什么不好,就是太老了。互聯網就是這樣,思維老化比肌體老化帶來的后果更加嚴重,在這個時代中,用戶真正關注的是購物的方便、快捷、實惠,如果依然按照原有的邏輯去吸引用戶,顯然已經無法起到應有的效果。
@掃書喵:說到寡婦守寡,想到正好昨天在《金陵瑣事》看到個烈婦故事:黃氏是秀才的女兒,十八歲嫁陳伯,出嫁后不到三個月,黃父死了,黃母告訴女兒想改嫁,黃氏極力攔阻,說:“女人不幸守寡,只有守節和死兩條路,不能改嫁!”黃母笑她:“你年輕不懂事,不近人情。”改嫁走了。黃氏從此和親娘斷絕關系,連母親來探親都閉門不納,說改嫁了的媽就不是媽!丈夫和公婆都勸說她不要這么偏執,她不聽。母親只好離開。不久,黃氏丈夫陳伯染病沉重,對她說:“我們沒子女,家里也沒錢,你不如盡早改嫁,也能獲得一筆彩禮葬我。”黃氏表示要一起死,沒等丈夫斷氣,就跑去自刎而死。故事當然是感嘆不已,官府嘉獎。然而我只想起《儒林外史》所寫的王玉輝,最深的悲劇,大概就是不但心甘情愿被吃人的道德所吞噬,還要教別人一起乖順被吃吧。
@口袋野史:上學那會看不懂魯迅,如今回看,噫吁兮!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