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涉及“猿”字眼,不關歧視,也無拉仇恨的用意,只為博君一笑爾。因為筆者就是一種猿。
大家知道,現在最了解我們口味的,恐怕不是妻子和丈夫,而是搜索引擎。哈哈。
不知不覺,我們已經被顧客畫像。你是什么樣的人,你的消費習慣是如何的,都被抽象地標簽化。抓取你的記錄,習慣、偏好、領域、年齡等,便模擬出你的口味。
吃貨,每打開網頁,都是一堆吃的東西的推送。
戶外達人,則是推送戶外裝備。
茶客,則是各種各樣的茶。
好則好矣,“和喜歡的一切東西在一起”,但問題是,恐有越來越偏食之嫌。
這是虛擬網絡的標簽化。
但其實我們在真實世界,同樣被標簽。
很多人把喝茶的人標簽化到什么程度?那就是古板老套、溫文爾雅、乏味難耐、沉默寡言。三言不合就給你上政治課,人生哲理課,五講四美課,文明禮貌課。
快要變成一種可怕的人類。是不是有點像傳說中的程序猿。
偏見之深,誤解之甚。
我們要把年輕化、后現代、宅文化、萌文化等帶進喝茶圈。哈哈。
一位程序猿說“作為程序猿這種特殊物種來說,都掌握了一種特殊能力就是編程思想,邏輯比較謹慎,但是有時候總會忽略到一些細節”,注意用詞發現,閣下所說的“一些細節”,其實對于很多人來說,不是忽略了細節,而是忽略了整個世界。比如他們忽略人類情感,已經達到了被恥笑的地步,“與其扯那么多,哥代碼都寫完了”。
滇小哥以前認識一位程序猿,而且,注意“而且”,而且是做普洱茶的程序猿。哈哈。是不是有種以毒攻毒的味道?嚴謹,講究邏輯,輕視溝通,而又有做茶的慢,慢悠悠,非常萌。
其實喝茶猿真的有很多向度。非常豐富。
有只喝純料古樹的猿,有只喝熟茶/生茶的猿,有只喝大廠茶的猿,有只喝老茶的猿,有只喝某一個山頭比如易武的猿……。有嚴肅的猿,有調皮的猿。有正經二百的猿,有一言不合就開車的猿。有沉默喜歡寫字的猿,有喜歡說話的猿。
我們都是一群偏食的猿。
有所偏愛,有所深愛。
部分拎清,部分模糊。
一些擁抱,一些放逐。
有所固執,有所和解。
愿大家都變成有趣的猿。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