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說到,沖泡前的試茶工作大致是通過外觀了解茶葉的基本信息,為真正開始試泡做準備。那試泡開始又要注意些什么呢,就讓我們接著上篇慢慢講述下去。
準備茶具和用水
取樣結束后,試茶進行到沖泡階段。首先我們要準備好試茶用的茶具以及沖泡飲水。
茶具:80~100毫升薄胎高溫燒制蓋碗、玻璃茶海(公道杯)。
茶杯:20毫升~30毫升寬口厚底瓷杯。
用水:逆滲透水(反滲透膜過濾后的水,潔凈且不含礦物質)。
爐具:電磁爐、不銹鋼茶具。
沖泡方式
置茶量:8~10克。
水溫和浸泡時間
醒茶(洗茶):沸水,3秒。
第一泡:92~95℃,45~60秒。
第二泡:88~90℃,45~60秒。
第三泡:沸水,45~60秒。
評茶方式(品飲前;品飲中;品飲后)
品飲前
將茶湯倒入公道杯后,先聞蓋碗中茶葉香氣(只吸氣不吐氣)。
評茶香氣(濃、淡、純、濁)。
有無雜味(酸、悶臭、油耗、煙味、焦味、青味、發酵味)。
觀察湯色(色澤、清亮度、、有無沉淀物、有無漂浮雜物)。
品 飲中
當茶湯溫度降至45℃以下時,進行品飲。取湯10~15毫升含入口中,讓茶湯充分接觸口腔所有部位(上顎前、中、后段;舌面前、后、上、下以及兩頰),約3秒~4秒后緩緩吞下。因必須了解測試茶品的陳化、發酵與厚韻,建議將茶湯吞咽,不可吐出。
第一泡觀察:了解茶的生長形態,初步判斷拼配與否,以及儲存環境。
第二泡了解:針對茶品制程,深入了解茶樹生長形態與拼配手法。
第三泡測試:測試茶性、茶質,以及拼配優缺點。
品飲后
沖泡、浸泡過后,茶葉已達完整伸展狀態。這時的茶葉叫做葉底,俗稱“茶渣”。觀察葉底是了解與辨識茶種、茶葉生長形態、級數、拼配、制作、倉儲,以及陳化等茶品信息,最為重要的輔助數據。
從觀看茶菁、開湯聞香、觀察湯色,到品飲三泡茶湯,基本已經取得茶品絕大多數信息,而觀察葉底更能確認之前的判斷,或起到加以部分修正的作用。
結語:寫到這里,整個試茶過程就講述完畢。
試茶的目的不在于享受,而是事實還原。還原樣茶本身特性及工藝、儲藏時的情況。所以不講究茶具及沖泡技術,茶葉量也較平時要濃,也選取了無干擾的逆滲透水。平時品茶則濃淡要適中,也最好選擇礦物質多的山泉水,這樣才能達到養身怡情的作用。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