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使用紫砂壺泡茶的時候,往往能看到或者是聽到有部分的壺友喜歡把茶水留夜,亦或者故意不清洗紫砂壺,按他們的說法來講就是更好更快的令紫砂壺出包漿的效果,這樣的一種行為或許能夠令紫砂壺出包漿的時間縮短,但是卻暗含了一些問題是肉眼所察覺出來的。以下給各位壺友詳細解答:
1、何為茶垢?
你能看到的茶垢是附著在紫砂壺身上的,而茶垢是由于茶葉中的茶多酚與茶銹中的金屬物質在空氣中發生氧化反應而產生的,其中鎘、鉛、鐵、砷、汞等多種金屬以及亞硝酸鹽等對身體有害的物質,會附著在紫砂壺的內外。
2、茶垢對身體的危害
有關研究人員提出,茶具內壁長出的一層茶垢,含有鎘、鉛、鐵、砷、汞等多種金屬物質。它們在飲茶時帶入身體,與食物質中的蛋白質、脂肪和維生素等營養化合,生成難溶的沉淀,阻礙營養的吸收。同時,這些氧化物進入身體還會引起神經、消化、泌尿造血系統病變和功能紊亂,尤其是砷、鎘可致癌,引起胎兒畸形,危害健康,甚至引起人體過早衰老。
3、沒喝完的茶最易形成茶垢
經研究表明,飲用水中含有礦物質和微量有害重金屬離子,如鎘、汞、砷等。當水加熱時,隨著水溫的升高,某些鈣、鎂離子溶解度下降,難溶鹽濃度不斷加大,當水被濃縮到一定程度時沉淀析出。這些析出物可隨水沖泡茶而進入紫砂壺中,沒有被喝完或放的時間較長的茶水暴露在空氣中,茶葉中的茶多酚與茶銹中的金屬元素就會發生氧化,生出褐色茶銹,俗稱茶垢,附著在紫砂壺內壁,茶銹中就含有了鎘、鉛、汞、砷等多種有害金屬,是危害人體健康的罪魁禍首。
因此,也許茶垢可以令紫砂壺在保養的過程中更容易出效果,但是也不能為此而犧牲了身體的健康。正確的使用紫砂壺的方式,應該是每次使用完后,要及時的把茶渣倒出,用開水清洗紫砂壺的內外,保持壺內壺外的清潔。(來源:網絡,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