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雕工 有道是佳石配精刻。但當今不少新刻印紐,大都造型惡俗不堪,粗制濫造,古獸比例失調,雕工簡陋,無藝術性和收藏價值可言。因此,選擇壽山印紐應以古樸渾厚、古獸神態生動、打磨拋光到位者為佳。
看品相 看印章上是否有裂縫。市場上壽山石“佳石”大多浸油,吸飽油汁之石,光鮮奪目,裂縫隱匿,購石回家少則一日,多則數日即“水落石出”,裂縫漸現。買封門青石更要當心,一方無裂縫上品封門青,索價動輒十余萬元。不是夸張,新坑封門青十石九裂,售前皆于滾燙蠟液中浸上一層厚蠟,但刮去蠟衣,裂縫猙獰。選擇上品壽山石應先擦干油跡,在日光下,雙手用力擠壓石章,有油痕線顯現,即裂縫也,一目了然。也可用強光手電透視石體,息氣靜心,反復搜尋,強光下色線偏深,或有異常光痕者即有裂縫隱患。或將印石之面側向日光,從反射光中尋找裂縫,手持印石慢慢轉動石面之角度,裂線往往與石體反光不同,稍稍深而無光。我為規避裂石,喜好物色有上佳薄意雕工的白芙蓉石,因裂縫已處理于畫面中,即使再有裂痕,動手修飾數刀則了無痕跡。
用手感覺 凡遇新品種印石,可暗中用指甲劃一下石面,如見白痕,屬粉石,劣不可取。遇昌化雞血石手感太沉重者,含硅量大,石面無法拋亮,如用鐵釘劃不動的,便是血石中劣等貨。遇色彩鮮艷之石,應仔細審察,色澤是否自然且由內透出,如色泛于表面,色彩奇怪、生硬,偏色且分布不均,石內泛白花,石縫處有焦色結聚、沉淀,則為染色石無疑。
曾聽篆刻名家說:“選擇印石,應首先觀察它的透明和勻潔程度。一方印石透明度越高,那么勻潔的程度相對也高;石質越是潔凈,紋理就必然細膩,細膩則易于受刀。其次,印石無論產于何地,都應以老坑為好。老坑的印材歷年經久,所以石質必然縝密,擇印石在透明勻潔的前提下,應以分量略重些為好。有些‘輕量級’印石,即使再透明再細潔,也不足為貴,而且為野礦、新坑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