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以前,不論官印或私印都不稱為印,統稱為「璽」
這是中國印章最早的名稱。璽有大有小,大的幾寸見方,小的只有幾分。印質有銅有玉。璽印采用大篆、籀文,布局松而不散,舒展自如,氣勢雄健挺拔。小璽則比較清麗。
秦漢官印
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對混亂的六國文字作了改革,制定了統一的字體—小篆。在當時社會,小篆是規范用字,因此也是印章上的規范用字。
秦印的形式與以往不同:四周多采用「田」形框。印文平均分配在框內。
唐宋以來的官私印
唐代印章仍用篆體,但和六朝以前有很大區別。
秦漢印印文多用謬篆,刻白文。
唐代因用印色直接蓋在棉紙上,官印一律采用朱文,當時也有人用隸書入印。
宋代官印接近唐代。但到金代則用「九疊篆」入印。宋元私印變化很多,用途廣泛,質地除銅、玉外,又增用象牙、犀角之類。當時并且以能看到朱紅印泥印在書畫作品上,產生藝術效果。
明代官印也沿用「九疊篆」,尺寸比宋代、元代更大。多數是闊邊粗朱文。
清代官印半邊用漢篆,半邊用滿文。常設正規官,官印是方形;臨時派遣的官,官印是長方形,叫做「關防」。
【篆刻流派】
徽派
徽派從何震開始,后有以下幾位:
巴慰祖(1774~1793) 字穆青,又號垢道人。
胡唐(生于1759年) 又名長庚,字子西。
董洵(生于1740年) 字企泉,號小池。
蘇宣,字爾宣,號泗水。
汪關,字尹子。
程樸,字元素。
朱簡,字修能,號畸臣。
以上都是遠追秦漢,自出新意的高手。
徽派的印章特點加強了對秦漢印長處的吸取,篆法簡潔,章法平正。刀法多采用沖刀,線條凝練。
浙派
浙派名家最著名的為:
胡震(1814~1860) 字不恐,號鼻山,師事丁敬
悉岡(1746~1803):字鐵生,工山水
浙派的特點,用刀多采切刀法,線條粗獷,運刀任意不羈。給人老辣痛快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