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秦始皇東巡所立的贊頌功德的六刻石,今可見者,只有泰山刻石和瑯琊刻石。
瑯琊刻石所在的瑯琊臺,位于山東膠南市,舊屬諸城縣。今屬青島市。瑯琊臺,在距膠南市西南80里的瑯琊山上。遠古的瑯琊臺,是一處自然景觀,是一個天然的石臺。戰國時,越王勾踐滅吳后,在其上建臺,瑯琊山上才有了人工建構的層臺。《吳越春秋》載:“越王勾踐二十五年,徒都瑯琊,立觀臺以望東海?!鼻厥蓟式y一六國后,于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東巡,至瑯琊,重筑瑯琊臺,立刻石于其上?!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曰:“……南登瑯琊,大樂之,留三月,乃徒黔首三萬眾瑯琊臺下,復十二歲,作瑯琊臺,立石刻,頌秦德,明得意”。所立刻石即瑯琊刻石??淌?00余字,《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有全文移錄。
秦始皇于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崩殂。子胡亥襲帝位,為二世。二世出巡途經瑯琊,加刻了從臣姓名及詔書。秦始皇頌辭宋代已經遺滅,蘇軾任密州太守時曾有詩述及,今所存者系二世加刻的詔書部分。
瑯琊刻石的文字是小篆。據史書記載,秦始皇統一六國后,曾推出書同文的政令,“罷其不與秦文同者”。推出了小篆,始皇東巡所立六刻石的頌辭,即《之罘》、《會稽》、《碣石》、《嶧山》、《泰山》、《瑯琊》,通常都認為是李斯所書。李斯的小篆,體勢縱長,結構勻稱,氣度雍容。后世研習篆書者,莫不以秦篆為宗,以斯筆為祖。
由于年代久遠,存世的秦刻石或遺失、碎裂,或風化。今可見者,只有泰山刻石和瑯琊刻石,泰山刻石僅存殘石數塊,殘存文字9字。而瑯琊臺刻石則存字78字,是存字最多的秦石原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