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自從元末王冕創用花乳石刻印后,為嗜好“金石”的文人開辟了一條自篆自刻的道路。元代趙孟兆頁只能自篆印文,刻印還須印工完成,后來許多文人嗜好“篆刻”蔚然成風,自從文彭發現了燈光凍石亦可刻印后,中國印壇名家輩出,他們承前啟后,各顯風采,形成了別有風貌、各具千秋的印章流派。明清以來的印章流派眾多,其中吳門派與皖派形成迥然不同的風格。
吳門派典雅秀淵。吳門派的代表人物是印壇巨擘文彭。文彭(1489-1573年),江蘇蘇州人,故將他這一流派稱為吳門派。
文彭在印學史上做出了繼往開來的貢獻,他不僅開創了石章時代,使印壇發生了根本的變化,而且創立了流派印章的第一個流派——吳門派。文彭針對明代前期印壇存在的格調低下的頹風,提出了要師法秦漢印,以六書為篆刻的準則,他繼承秦漢印的美學傳統,吸取宋元朱文印的藝術,取法前人又有新意,力追印文造型藝術的意境美,其篆法以小篆為主,界于方圓之間,其白文印宗師兩漢,朱文印取法宋元,他的印章具有曲雅秀潤,古樸醇正的風韻,一時風靡印壇,對明后期的印章影響極大。明朱簡說:“自三橋而下,無不人人斯籀,字字秦漢。”文彭的一生精力,多用在治印上,其印以名字章和詞句印居多,今天能見到的真品,大多為其書畫上的自用印,他的傳世印章實物有朱文印:“七十二峰深入”和“琴罷倚松玩鶴”,但對其真偽尚有爭論。
與文彭風格相似的篆刻家有江蘇的歸昌世、李流芳、顧芩、顧昕以及浙江的陳方言等,后人將他們合稱為吳門派。
皖派猛利蒼勁。開創皖派的是與文彭同時鼎立的大篆刻家何震。何震(?-1605年),江西婺源人,婺源明代屬安徽,故后人稱何與其繼法者為皖派,何震與文彭亦師亦友,交情甚密,他初學文彭,又不受其束縛,積極進取,敢于創新,形成了與文彭完全不同的風格。
何震也主張篆刻要以六書為準,但他又能會通古印,盡取其精。他在篆法上強調要廣取金石文字源流之長,在章法上提倡要得之大方,正面有自然之天趣,在刀法上主張要痛快生棘,猛利顯露,并首創了刻邊款的單刀法。由于他善廣采眾長,標新立異,所以印章形式豐富多彩,其一生所刻印章不少于5000方,在明中期印壇上名望極高,人們將他與文彭并稱為“集大成者”的篆刻家,時人以得其一印為殊榮,其死后,其印與金同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