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宜:
1.筆劃、字多的印宜排得安詳:
2.筆劃、字數少的印宜排列得沉著;
3.方筆方形字宜豐滿;
4.圓筆或圓形筆宜挺勁;
5.單筆無所依者挺而略帶濡澀;
6.有相同的筆劃的字宜緊湊而排列得有參差;
7.多轉折之字宜靈活;
8.字的橫劃或直劃宜刻得渾厚;
9.朱文一般宜刻得秀勁;
10.白文一般宜刻得質樸。
十忌:
1.筆劃方正忌板;
2.筆劃圓轉忌滑;
3.字數少忌散漫;
4.字數多忌雜亂;
5.巧忌纖媚;
6.拙忌狂怪;
7.筆劃瘦忌單薄;
8.筆劃肥忌臃腫;
9.筆劃轉折忌露角;
10.字之起筆,終筆忌尖而銳。
[印邊處理]
印章加邊就好比房屋之有墻垣,它是一方印的重要組成部分。白文印一般在印的四周稍留一圈空地作邊或另加邊欄,不論朱白文,為免頭重腳輕,一般下端留邊稍粗、其它三面邊的粗細、完整或斷殘、搭連文字,以及借文字的橫豎筆劃作邊(?借邊)、干脆無邊等形式處理,都要根據印文的具體情況,?在注意到印章的傳統形式原則下加以靈活變化。
[殘邊法]
殘邊,也稱擊邊。這里另立一講,實因此法與布局有極大的作用。一般不懂殘邊之法,只要于邊角過新處略加敲擊使之渾厚與印文協調即可,而工整的仿鑄印及圓朱文則不宜殘破。
在邊欄與印文線條過分對稱平行之處,或為了破長直線,或在印文能通體悶塞的情況下,以及因線條太光潔與呆板,都可用殘邊法使之舒暢通氣,使印文線條活潑而富于變化。殘邊可用刀桿敲擊,也可刀尾研磨等。
[古印中的殘邊舉例]
古印中的殘邊十分自然,全無人工雕刻的痕跡,學者可從右例各印中仔細體會。
[名家印中的殘邊舉例]
名家印的殘邊,大多恰到好處,即使破,也必破得有板有眼,而不同地那種一味敲擊,毫無道理的殘破,學者可從右例各印中仔細體會。
[印文的殘破]
古印的殘缺破損給人一種蒼茫古樸的感覺,這是古印年代久遠,斑剝銹蝕的自然現象。在篆刻中適當地摹仿這種破可以補救印章的板滯,增加一些古意。但不懂此法而矯揉造作地妄加敲擊,甚至認為越古是完全錯誤的。一般地說,白文印中大塊留紅太多,或印文過密過勻,在章法上需要使某兩字靠緊,均可施以敲擊,?使之渾然一體。但要注意橫劃宜豎破,更要防止以殘破不當而改變文字(如“田”變“甲”、“天”變“夫”)。甚至弄得面目全非,還要注意殘邊與印文的和諧統一。
[古印中的印文殘破舉例]
印文的殘破必與印邊列殘破相統一,力求自然,又不能破得面目全非,或兩字破連成一字,具體的規矩是沒有的,學者可從范印中仔細體會。
[名家印中的印文殘破舉例]
名家印中的殘破都別具匠心,值得我們研究學習。殘破無定法,關鍵要自然,通過殘破要體現一種渾樸的美,學者可從本書中所例舉的大量印拓中仔細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