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戰國璽印的分域情況,近數十年來不少學者注重于為數約四百鈕的燕、齊、楚及三晉官璽,可說在不同程度上已作了不同的努力。而對于為數不下五千鈕的私璽印,長期以來學術界似乎不夠重視或有所忽視,研究較少,尚未有人進行過一次有一定規模的探索。官璽印固然重要,其中的某些職官、地名可補史料之不足。然而,私璽印的重要性也并不低于官璽印。因為通過私璽印,可以了解不同地域的民間審美習俗之不同傾向,以及不同地域所出現的獨有姓氏和多見姓氏,從而掌握戰國璽印史的橫向經絡。
以往對戰國璽印的分域考證,由于是在官璽方面,一些學者大多以職官情況和地望關系為主要論證材料,文字形體特征的資料相對用得較少。以職官情況為主證,只能對某國的獨有官職奏效,對多國都使用的如司徒、司馬、司寇、司工、大夫等職官就無能為力了。以地望關系為主證,也極易有失。這是因為:第一,在戰國時期,存在著不同地區有
相同地名的情況,如燕國和齊國、趙國都有平陰,韓國和魏國都有平陽;第二,不僅戰國初期國與國交界處的某些城邑所屬有了變化,而且有些小國的疆土可能也幾易其主,所以,地望關系只能成為副證。如果以職官和地望關系為主證,就無法對戰國大量私璽的分域進行考證。
最近上海書店出版社推出的由莊新興編著的《戰國璽印分域編》一書,根據文字形體結構,對戰國大量官私璽進行分域劃系,并得出這樣的研究成果:燕系璽印多強峻,齊系璽印多粗獷,楚系璽印多逸麗,晉系璽印多勁整,秦系璽印多樸健。每系均有一類鮮明的面貌,這不僅與它們所用的不同地域的不同體系文字有關,也與不同地域的不同風土人情長期滲透緊密相連。該書資料之豐富,編排之巧妙,觀點之新穎,都值得贊嘆,在篆刻界、收藏界引起很大的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