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鑒別,要看器形。器形即器物的形狀和造型。一般說來,器形是一個時代人類社會生活、審美趣味和工藝水平的綜合反映,它就繼承借鑒,又發展創新,從而形成了不同時代不同的形制。
新石器時代,玉器多為簡單粗糙的禮器、工具器和飾佩器。
商周時代,器形受青銅器風格的影響,大量出現了人物形象,以鳥獸魚蟲為標本摹作的寫實和神話動物形象。
春秋時代,佩飾玉器出現簡單化、小型化的趨向,可生產出成對的玉器,器物和動物形器,其整體或局部,皆作“C”和“S”形彎曲。刀劍、革帶用玉器問世,玉飾刀劍始見,至漢代發展成為玉具劍。革帶用帶鉤這一時期最多。
兩漢,器形繁多,出現了成大瓣玉具劍、玉龍、九竅玉、玉舞人、剛卯、翁仲、雞心佩等。器形以件頭碩大著稱。
唐代,器形出現了更多的生活用品,如梳、簪、印、杯、釵、環、碗、盆、瓶等。還突出表現了西域風格,人物主要有飛天和胡人等形象。
宋代,器形多變為文人清玩,多為童子形。玉雕花鳥重神韻,突出的口銜草展翅飛翔的鳥和跳躍的魚兒。北方少數民族其器形為“春水玉”和“秋山玉”。
元代,春水玉、秋山玉較流行。美玉制作帶鉤、帶扣比較多。
明清是我國玉器發展的高峰。明代玉壺杯和玉制文房用具,清代的玉山子和玉插屏等形體碩大的陳設性玉器,都極富時代特征。明清兩代還流行各種吉祥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