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象牙雕刻工藝,指的是在北京地區形成的、歷史悠久的以象牙為雕刻材料的傳統技藝。
北京牙雕以仕女、人物、花卉等見長,發揮了象牙細膩的質感,使人物造形栩栩如生。
北京象牙雕刻工藝表現題材廣泛,技藝高難,且因牙材的使用而具有高潔的美感,是中國特種工藝美術的一部分,也是中國雕塑藝術的重要內容。其技藝的傳承都是通過口傳心授的方式教給自己的后代和徒弟,具有歷史線索清晰,傳承有緒的特點。
二、溯源
其可考的歷史至少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在后來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北京牙雕具有了雍容華貴的宮廷藝術品格,形成獨特的工藝特點。
遼、金、元、明、清等朝代都在北京建都,帝王們也都把象牙列為皇家貢品,明代的果園廠和清代的造辦處都有專門為皇宮制做牙雕制品的機構。明清宮廷的牙雕藝人主要來自江南、廣東和北京當地。從外地來的優秀工匠與北京當地的象牙工匠不斷的切磋,經過不同風格和不同文化趣味幾百年的磨合沉淀,形成了北京牙雕工藝精湛、富麗堂皇、精致考究的獨特風貌。
明代,北京牙雕就已經開始制作圓雕人物,遼寧省博物館現藏一對牙雕老人像既可作為證明。當時的牙雕藝人大多不僅精通象牙制品的制作,同時也對于犀角、竹器、木器、玉雕等工藝門類十分精通。象牙雕刻工藝也和玉石雕刻、金屬工藝、髹漆工藝相結合,產生了一些精致典雅、富麗堂皇的產品。例如,清代乾隆年間的牙雕名作《月曼清游》就是一例。這件杰出的作品是乾隆年間牙雕藝人陳祖章等人根據畫家陳政的畫稿,用了幾年的工夫雕刻而成的。畫稿共12幅,反映了一年12個月里自然景色的變化和宮闈中的嬪妃、宮女們的生活情景。作品以象牙為主,輔之以玉等珍貴石料,構思巧妙,技藝純熟,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景色斑斕協調,達到了極高的藝術水平。這一時期的作品還有龍舟、樓閣、蟠佛、《西廂記》冊頁等。
到了清末,隨著國力的衰微,北京的象牙雕刻也受到了財力、人力和原材料等方方面面的限制,停滯不前。以前為宮廷制作奢侈品的牙雕匠人紛紛轉向了民間,開辦作坊,廖以自補。到了光緒年間,北京的象牙作坊甚至曾一度面臨絕跡的危險。其后有一些象牙雕刻藝人和一些專門為房屋建筑雕花裝飾的藝人為古玩鋪修補殘舊的象牙雕刻工藝品。在清末民初,北京已有十幾家這樣的象牙作坊,主要分布在花市大街以南上、下堂子胡同,上、下唐刀胡同及珠市口一帶。
新中國成立后,也創造了"毛主席故鄉"、"成昆鐵路"等大型牙雕作品,于細膩之中透著靈秀之氣。在某些大型作品中,藝匠們采用"拼嵌法",以擴大體積,但拼嵌得渾然一體,毫無斧鑿痕跡。
三、 工藝特色
北京象雕自明朝以來特別盛行,到了清代,象牙雕刻多是內廷御用作坊生產,藝人大多來自揚州、廣州。他們在繼承傳統技藝的基礎上,把圓雕、浮雕和鏤空雕等技法結合運用,融為一體,并從古代繪畫、石雕、泥塑等藝術形式中吸取豐富的營養,逐漸形成了北京象牙雕刻。
北京牙雕的品種:北京的牙雕花卉,可分為浮雕花卉和圓雕花卉兩種;浮雕花卉作品主要有洗子、盤子、臂擱等;圓雕花卉作品主要有花瓶、花籃、盆景、蟈蟈白菜等。
北京牙雕的特點:象牙雕刻向以仙姿媚態的古裝仕女和秀麗動人的圓雕花卉見長。它以高雅、古樸、精細、 遒勁的獨特藝術風格。
北京牙雕的工藝:牙雕制作要經過鑿、鏟、開臉、磨、彩熏等五道工序。鑿,就是開坯成形;鏟,即精細加工;開臉,是做人物面部細致表情;磨,作精細的拋光;彩熏,根據不同的要求,對作品進行染色處理,或熏制成仿古產品。雕刻手法也是多種多樣的,主要運用深淺浮雕、鏤空雕和立體圓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