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品佛相莊嚴慈祥而傳神,眼視鼻,耳垂肩。身著寬長袍,披袈裟。雙手合十,雙足踩立在蓮花寶座之上,佛背自上至下有佛光籠罩,整座佛像線條簡潔,刀法圓潤。佛像牙色泛黃略有深淺之變化,上有多條不規(guī)則的深淺長短不一的縱向裂紋。佛背刻有“大明成化年施”縱向楷款,字形古拙,刻刀雄健,可判為明代中期的牙雕。
該牙雕佛像小而精,加上年代久遠仍完好無損,至今已不可多得。
仿品佛相的面目清秀、螺絲發(fā)髻,頸掛纓絡(luò),身著袈裟,足踏蓮花寶座,右手下垂,左手掌上托一蓮花。神情比較呆滯,右手僵直,右手拇指、食指經(jīng)過修復與佛身之牙色明顯有別。象牙的顏色姜黃,上有絲絲黑色的細裂紋。為何定此佛像為現(xiàn)代仿品呢?
首先從象牙本身所表現(xiàn)出來的顏色和斷裂紋來鑒別。牙雕表皮年代久了都會老化,皮色泛黃,愈老愈深,由淡黃、姜黃而深黃,甚至變成棕色,并可在同一件牙雕上顯示出不同的自然變化。還會出現(xiàn)一條條黑色的較短的頭發(fā)絲狀裂紋,并隨年代久遠而變得密長,深而黑。仿品是以新牙仿古做舊,將新牙放在烤箱里,點燃紅木碎屑用其煙來熏烤,使之發(fā)黃和出現(xiàn)裂紋。這類仿品色的深淺、裂紋的多寡與烤箱中的溫度、煙氣有關(guān)。也有采用化學藥物與烘烤結(jié)合辦法的。但做舊之法總系速成,故象牙的表皮有色而無光,無包漿,裂痕不自然,嗅之有一股煙嗆味。
其次我們可以從如來佛的雕刻風格判斷。仿品如來的面相摩登具有現(xiàn)代感,相面太大,衣紋線條繁復,但立體感不強。刀法軟弱,刀口太寬,圓潤不夠,手指過粗,蓮花底座的造型線條亦生硬。裂紋過密不自然。佛像表面所顯露出來的象牙姜黃之色,在衣著褶紋和面部眼鼻嘴的刀縫之間顯得更深,而面部等光潔部分姜黃色澤反而淺,這是人工做舊后留下的痕跡。如果是明代牙雕真品則是表面光潔部分色澤深,褶紋處淺,直偽正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