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傣族鏤雕釋迦牙像,通高79.5厘米,底徑9厘米,重3915克,時代為清代。該牙像系整只象牙鏤雕而成,共分為六層,底下4層,每層有3個佛龕,每個佛龕里有1尊佛像,在佛龕之間,雕刻工匠運用了浮雕的技法,表現了一群供養人的形象。該牙雕的第一層為根部,素面;第二至第五層各雕佛像3個,呈坐式;第六層又細分為兩層:上層雕像一個,呈立式,下層雕像一個,呈坐式,同時邊角上鏤花,工藝較為復雜,造型生動,制作精美,實為一件不可多得的民間藝術珍品。該牙像現珍藏于云南省博物館。
在中國古代,象牙更多的是作為一種手工藝品出現,如象箸、象床、象扇、牙雕筆筒等。關于牙器出現的年代,歷來頗多爭論,莫衷一是。清代,由于牙笏取消,牙器擁有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質地越來越講究?!豆磐嬷改稀氛J為“質之佳者即新亦佳”。不過由于工藝技術達不到火候,因而牙器又往往有新不如舊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