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黃楊木體積較小,半尺以上就不易得,故所作無大件和復品,多數是小型獨特的人物、動物等陳設品。這就要求民間藝人在精細上下功夫,使作品具有精巧細膩、疏密得當、古樸雅致的特色。首先要“依形度勢,象形取意”,精心構思和潛心探索;其次才是巧施浮雕、圓雕等多種技法,吸收石雕、牙雕等姊妹藝術之長,賦啞木以靈性,化腐朽為神奇,使天然美和人工美緊密結合,融為一體,充分保留、利用樹木特有的姿態(tài)和紋理,雕鏤出渾樸自然的藝術品來。正如唐代詩人施肩吾詩中所云:“君有絕藝終是寶,方寸巧心通萬造。”
《壽星跨鹿圖》就是黃楊木雕中的上乘之作,色淡黃如象牙,通高27厘米。所雕壽星一手持杖、一手托桃,胯騎鹿背作行進狀。壽星額頭凸起,雙耳垂肩,面露喜色,笑容可掬,加上長須拂胸,袍帶飄逸,雕刻生動形象,頗具動感。坐鹿兩目炯然,四蹄奮進。作品取“壽”(長壽)、“鹿”(祿)之諧音,表達了人們渴望健康長壽的美好愿望和精神寄托,是一件吉祥之物。
據考,這件黃楊木雕的制作年代當在清代中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