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形玉佩(戰國) 長11.4厘米 河南省淮陽縣平糧臺出土 現藏河南省文物研究所 玉器“百家” 戰國時期,隨著禮制的崩潰,思想觀念的解放,“百家爭鳴”的興起,帶來了藝術上的繁榮,玉器的生產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 玉的使用范圍擴大,佩玉等生活用器增多而禮器比重減少;玉質優良,王侯用玉多使用和田仔玉;琢玉技藝精湛,紋飾多樣而多變,線條流暢,出現了金屬細工與玉作的結合,即“金鑲玉”;作為神瑞動物之首的龍的形像占有突出地位。 戲舞云龍 這兩件玉佩系完全相同的一對,均用黃色和田玉制成。玉佩通體扁平,鏤空透雕,有廓,龍體造型奇特,作盤旋游動狀。龍回首上昂,目小而傳神,口微張似吟鳴之態。軀體碩壯,龍身躬起,呈“S”形并與龍足或脊鰭部分構成若干小“S”形的多重組合,給人以律動感。周身雕飾谷紋,似粒粒珍珠隨龍舞動,仿佛兩只小黃龍在云中翻騰嬉戲。 雙龍相對,長嘶起舞,活靈活現,可算是玉佩中的上佳之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