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玉除作為等級的標志而外,它的另一個重要的作用,是作為君子道德的象征。關于這一點,《禮記•玉藻》中有兩句重要的論述:“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徽角,左宮羽。”“進則揖之,退則揚之,然后玉銀鳴也。故君子在車,則聞寫和之聲。行則鳴佩玉,是以非辟之心,無自人也?!边@兩句話便道出了問題的實質。揖的意思是指人體上身向前微傾,成俯視之態。仰是指人體的上身向后稍仰,成仰視之態。古人佩玉行走時,向前一步則身體前傾,再抬腳時則身體后仰。連貫行走,就形成不停頓的前傾后仰動作。這樣一來就必然牽動身上佩戴的玉飾,使之發生互相碰撞,發出有節奏的音響。由于佩玉都是堅硬的玉石磨出來的薄片,碰撞時發出來的聲音非常優美,竟有如樂曲中的微角宮羽之音,當然奇妙無比。古人以玉比德,故佩美玉、奏美樂,以詡美德,這也是一種創造。禮對于人的動作要求是很嚴的,一套玉佩懸掛于身,也只有隨著連貫、均勻、協調的步伐,才能形成優美的樂章。這樣走是很累的,但古人依然樂此不疲。因為,佩鳴之聲還有另一種重要的含義,即以此向天帝人君表示自己絕無非辟之心,這是向統治者表示盡忠盡節的一種形式。
完全可以看出,佩玉在當時也是一種政治行為,佩玉的本質在于借助于人身的裝飾賦予一定的政治含義,無怪乎佩用玉器也要列入周代的國家典制當中。
⑤財貨用玉器
財貨用玉器主要指貨幣。玉在我國古代即為財富,曾在商品交換中作為自然物貨幣流通使用。玉幣的前身為貨貝,是我國最早出現的一種貨幣。其為人所用源于夏,盛行于商而衰于周。春秋之世因金屬貨幣的興起,貨貝便失去其自然物貨幣的功能。但在商周時代,先民們在貿易活動之中,因自然貨貝數量不足,為彌補流通之所需,曾以玉、石、骨、蚌、陶渚材仿制貝形。這就是玉幣的起源。
在“三禮”的論述中,玉幣和其他各種玉器都曾經被列為國家的主要財政來源。這其中絕大部分玉器雖然就其本身來說并不是財貨用玉器,但確實是財政征收的對象?!吨芏Y•天官家宰第一》曰:“以九貢致邦國之用:一曰祀貢,二曰嬪貢,三曰器貢,四曰幣貢,五曰財貢,六曰貨貢,七曰服貢,八曰旅貢,九曰物貢?!边@里所排列的九大貢項,是周制典章中所規定的邦國主要資財來源。其中涉及到玉器的項目就有六項,這些項目分別為:幣貢、貨貢、器貢、財貢、物貢、旅貢。
所謂幣貢,即是向朝廷上繳財政收入。玉幣是其中的一項,古人把小玉磨成貝的形狀,背部打一至兩個穿孔,再用繩子穿系起來。這就可當成貨幣,稱為扶。玉幣也叫玉貝,計量單位為“朋”,每十只為一朋,這是實用的玉制之錢。市場上有此玉錢流通,國家將其列為財政收入是順理成章的。不過,在當時來講,作為貨幣來使用的并不是玉幣一種。在周玉朝,玉、馬、皮、帛均作為交換媒介來流通。所以,這些東西統統都在財政稅收之列。
所謂貨貢,是指金、玉、龜、貝之屬,皆系自然之物。這些東西其實也是最早成為貨幣的材料。
其他貨貢物品還有獸皮、五谷、布匹、工具等物,不過作為貨幣繳納,是以貨充幣罷了。玉在這些貨貢資材當中要算是重要物品,理當上繳圣庫。
所謂器貢,是指宗廟之用器,也就是祭祀用器具。正如前文所說的那樣,先秦時祭祀宗廟是作為國家的重大政治活動來進行的,那么,對祭祀用品的征集也自然是一件重大的事情。祭祀用品的品種已在前文做了說明,如六器的圭、璋、璧、琮、琥、璜及瓚勺等。此外尚玉幾、玉爵、玉豆渚物。這些東西都需要由各地方臣屬按時按歲進貢給朝廷備用。
所謂財貢,是指國家所需要的重要資財。這當中包括珠、象、玉、石、木、金、革、羽等物。這些東西在當時來講分布較廣,使用范圍也廣。按《周禮》的規定,必須進貢給國家,由朝廷專用。
所謂物貢,實際上也是指上面所講的那些東西。其區別是:上面所講的是指國內物產,而物貢所說的項目是專指“九州之外各以其所貴為執”的財物,是“外國”的東西(這所謂的“外國”應是指玉題之外的偏遠邦國)。周圍小國年年進貢歲歲來朝,斷少不了上貢玉器制品。歷史上流傳的各國物貢的故事很多,比如《拾遺記》、《山海經》等古籍就記載了許多朝貢玉器的故事。
所謂旋貢,是指錦羽燕好之物,也包括珠鞏瑯環等珍寶玉器?!吨芏Y》指定臣民進貢如是物品,以便供天子及玉公大臣奢侈糜費罷了。
玉貝屬貨幣,是在市場上流通的錢財。除玉貝而外,九貢中之金玉物品是不允許在市場上流通的?!抖Y記•玉制》規定曰:“有圭璧金灣不粥于市,命服命率不粥于市,宗廟之器不粥于市,犧牲不粥于市,戎器不粥于市。”粥者賣也,就是說這些東西是不準在市場上買賣的。道理很清楚,金玉龜貝、瑞信寶單、犧牲珍寶、禮神器具都是朝廷所用,是國之重典所在,屬政治用品范疇,當然禁止流散于市場??傊?,工作財貨之用,在歷史上確曾盛行一時,并將永遠留存于我國的玉文化之中。
⑥軍用玉器
所謂軍用玉器,主要指兩樣東西,一樣是牙灣,另一樣是玉制兵器。《周禮•典瑞》曰:“牙灣以起軍旅以治兵守。”這說明古時將帥是以牙璋作為調兵遣將的憑信的。
牙灣因其下部琢有玉齒,象征著用兵之意,所以用牙境發兵。兵用瑞信從單件開始,后來隨著需要發展了合符的做法,即以兩半相合為一符。古代常見的玉制兵符有玉虎符、玉賊符、玉魚符、玉鶴符等,再往后則有金屬制兵符了。
玉制兵器古有玉刀、玉鏈、玉斧、玉鉞、玉戚、玉矛,還有射箭時保護手指的玉綏。遼寧三官甸子墓葬還曾出土了一件玉臂甲,是套在手臂上用來護臂的,由此可見古時兵器名目繁多。不過,這些兵器并不是用于戰爭中直接砍殺,而是多作為儀仗之用。在有關治軍或誓師征戰的儀式中,在天子或統帥的身后及周旁,陳列著玉兵器儀仗,更壯其聲威。由于“三禮”的著述者遵循兵器不載于典章的原則,所以在“三禮”中沒有關于玉兵器的文字記載。至于牙掉的人典,則是因為璋系瑞信器具而已。
⑦節用玉器
節用玉器是指在邦交禮儀中所使用的瑞信玉器?!吨芏Y•掌節》曰:“掌節掌守邦節,而辨其用,以輔玉命?!薄笆匕顕哂糜窆?,守都鄙者用角節?!薄胺餐ㄟ_于天下者必有節,以傳輔之。無節者,有幾則不達?!?p> 西周和春秋的分封制度,承認諸侯為古封國的國君,并在其封疆的領域之內世代掌管統治大權。但諸侯必須定期向天子述職朝貢,按時上交貢賦和服役。按《周禮》的規定,凡屬天子的國土和分屬于諸侯的領地都稱為邦國。這樣,在國家與諸侯之間、諸侯與諸侯之間,都有正常的活動交往。以至于邦國與邦國之間,凡使臣往來,都必須出示一種憑據,既作為身份的證明,又作為意愿的表示,這種憑信就叫節。按《周禮》的說法:“守邦國者用玉節?!边@個邦國指的是天子的領土,是整個國家的范疇。也就是說天子之節是玉制,稱為玉節,代表的是國家的意愿,在玉立之內無所不通。至于在諸侯領地或地方城市的范圍內,則規定使用角制之節。
掌節是掌管各種符節的官員,隸屬于地官司徒。他的職能是負責掌管各種符節的形制和用途,即以輔行天子的命令。周制規定掌節的最高官員為上土,總編制為34人。其中“上土二人、中土四人、府二人、史四人、青二人、徒二十人”。節的使用是統治集團之間的憑信和信息傳遞,是一種涉及范圍較廣的經常性行為,所以規定這樣一種機構是不足為怪的。
天子的玉節主要是指珍圭、谷圭、碗圭、瑣圭、牙灣五種瑞信玉器。牙灣是專用于調兵遣將。其余四種圭形玉器多為天子對諸侯及臣下處理國事時使用。這些內容在前文已做了介紹,不再贅言。碗。談二圭的作用較為突出。惋圭的造型沒有棱角,呈渾圓狀,用以治理德行、親善和好,是表示和平的象征,常用此表達化干戈為玉帛的愿望?,嵐绲男沃茀s正與魏圭相反,其左右兩角棱有鋒,銳利逼人,用以向犯上的臣下做興師問罪之舉,是誅討、兇殺的象征。當國事需要時,天子將談圭授予使者,命其代表國命,對亂臣行使警告、責罰、宣戰以至發兵檄討之事。古時講普天之下莫非玉土,在玉土的范圍內,若要通行,必須持節。
但有節還不行,還要和“傳”共同使用,作為證明?!皞鳌币彩且环N信符和憑證,相當于文字形式的東西,如竹書之類。有節無傳不準通行,無節有傳也不準通行。玉節的使用往往有一定的期限,用畢要按時將玉節上繳。如果行動者沒有節,一旦捕獲即投入獄中。
節的使用在周代名目繁多。就制節的材料而言,除上述五節和角節而外,尚有金屬制節。就節的形制而言,各邦國均各有自己的特點。譬如鎮守邦國的諸侯就以各自不同的特征制節。山地之國多猛獸,便以虎威為標志,制為虎節;水族之國多鱗族,便以龍神為標志,制為龍節;平原之國是人口密集之地,故取人形為節。這些節都是五金制造。就節的使用方式而言,有出入關隘使用的符節;有貨物通行使用的變節;也有道路通行使用的彼節,但大多不是玉制。
總之,節的使用,是原始圖騰文化遺留的痕跡之一。夏商周三代時期的玉節,更是我國玉文化中的一個獨特的藝術形式和運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