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標準GB/T16552-1996“珠寶玉石名稱”中“岫玉”名稱,專指帶有地方性名稱概念岫巖縣產出的岫巖玉。
岫玉產于遼寧省岫巖滿族自治縣的哈達碑鎮,距縣城21公里,分布在北瓦溝、王家堡子一帶。
1992年哈達碑鄉發現一塊重達260.76噸的岫玉塊體,輾轉運抵鞍山市,1995年10月,以精湛工藝雕成玉佛,1996年占地2萬平米的鞍山玉佛苑正式竣工,成為著名的旅游景觀。1996年6月18日哈達碑鎮瓦溝村瓦溝山半山坡,發現一塊露頭高25米,最大直徑30米,體積約2.4萬立方米,重約60000噸的岫玉,是迄今世界上所發現的最大的岫玉。
河流中的岫玉卵石稱河磨玉,是一種品質上剩的玉料,最近一塊巨大岫玉河磨玉被發現,尺寸0.51×0.42×0.72米,重123公斤,綠色透明-半透明。
二、歷代岫玉
據考古發現,岫巖地區在距今1一2萬年前的舊石器時期就有人類活動,在距今4000-5000年的新石器時期紅山文化遺址的岫玉古玉器,遼寧建平縣出土的“玉豬龍”,內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的“玉鉤龍”,原始社會“勾云形器”均以岫玉為代表。歷代留下的岫玉文物十分豐富,夏商周時期的“鳥獸紋玉觥”、“玉跪人”,戰國時期的“獸形玉”,秦漢時期的“玉辟邪”,東晉時期的“龍頭龜鈕玉印”,南北朝時期的“獸形玉鎮”,唐宋時期的“獸首形玉杯”,元代的“玉貫耳蓋瓶”,明代的“龍頭玉杯”,清朝的“哪吒玉仙”。1968年在河北滿城陵山漢墓中出土的2498片岫玉“金縷玉衣”,北京博物院珍藏的夏家店文化的兩件出土岫玉玉器“碧玉螭佩”、“青玉鳥獸紋柄形器”。江蘇、浙江一帶出土的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的玉器,安陽殷墟婦好墓中出土的700余件玉器,相傳清朝皇太極刻有“皇帝奉天之玉”的傳國玉璽、乾隆皇帝刻有“國朝傳寶記”的玉璽,都是用岫玉雕制而成。
三、岫玉的地質產出特征
遼東地區下元古界遼河群大石橋組地層以巨厚的白云石大理巖建造為特征,原巖系海相富鎂碳酸鹽沉積建造,厚度392-604米,岫玉主產于三段中-上部,含礦巖系還有白云質大理巖、透閃石白云質大理巖、菱鎂礦巖、滑石巖、透閃石巖、方解石大理巖。
在中生代時期由于地殼運動巖層產生褶皺隆起,同時伴有巖漿巖體侵入,大量含SiO2的熱液沿層間構造滲透交代,岫玉的主要成礦帶賦存于白云質大理巖、菱鎂礦巖中,屬熱液蝕變產物。
四、岫玉的礦物巖石
1、礦物組合:
葉蛇紋石、纖維蛇紋石、膠蛇紋石,滑石,菱鎂礦、透閃石、方解石、白云石、石英、綠泥石、水鎂石、褐鐵礦、水云母。
2、礦物參數:
葉蛇紋石
成分:Mg(OH)8Si4O10
晶系:斜方
光性:2V(-)20-90°
Np=1.555-1.564
Nm=1.562-1.573
Ng=1.562-1.575
C/Z:b// Nm,c// Np,a// Ng
Ng=淺綠,Nm、Ng=無色、淺黃綠色
{001 }完全
晶形:片狀
H=3.5,D=2.5
纖維蛇紋石
成分:Mg6(OH)8Si4O10
晶系:斜方?
光性:2V(+)10-90°
Np=1.542,1.532-1.552
Nm=1.543
Ng=1.555,1.545-1.561
C/Z:b// Nm,c// Np,a// Ng
Ng=微黃綠,Nm、Ng=無色、淺黃綠色
{011 }差
晶形:片狀
H=2.5,D=2.4
膠蛇紋石
成分:Mg6(OH)8Si4O10
晶系:非晶質狀
光性:2V(+)10-90°
N=1.500-1.570
晶形:膠狀,圍繞葉蛇紋石四周
五、岫玉的巖石特征
1、蝕變蛇紋巖
顯微鱗片纖維變晶結構,葉蛇紋石結晶呈顯微鱗片狀、定向或雜亂分布,局部纖維蛇紋石密集,在葉蛇紋石四周,有時可見隱晶狀膠蛇紋石分布。蛇紋石含量還98%,巖石多呈綠色、黃色及黃、綠參雜,透明度高,具蠟狀光澤。
2、蝕變透閃石蛇紋巖
顯微鱗片纖維變晶結構,葉蛇紋石結晶呈顯微鱗片狀、定向或雜亂分布,局部纖維蛇紋石密集,在葉蛇紋石四周透閃石有時呈束狀纖狀分布,時而密集,時而疏散,顏色黃、綠及黃、綠參雜,不透明-半透明狀。
3、蝕變菱鎂礦蛇紋巖
顯微鱗片纖維變晶結構,葉蛇紋石結晶呈顯微鱗片狀、定向或雜亂分布,局部纖維蛇紋石密集,在葉蛇紋石中有菱鎂礦的殘余,并可現菱形殘晶結構,顏色黃、綠及黃、綠參雜,不透明-半透明狀。
4、蝕變白云石蛇紋巖
顯微鱗片纖維變晶結構,葉蛇紋石結晶呈顯微鱗片狀、定向或雜亂分布,局部纖維蛇紋石密集,在葉蛇紋石中有白云石的殘余,并可現菱形殘晶結構,顏色黃、綠及黃、綠參雜,不透明-半透明狀。
六、岫玉民間玉種
綠玉:綠色單一,質地溫潤、晶瑩、細膩、性堅、透明度好,是制作玉鐲的極佳材質。
黃玉:黃色單一,質地溫潤、晶瑩、細膩、性堅、透明度好,是制作玉鐲的極佳材質。
墨玉:黑色單一純黑塊體很少,質地溫潤、晶瑩、細膩、性堅、不透明,是制作飾品小件。
褐玉:褐色單一較少,多呈淺褐、淺黃褐,質地細膩、性堅、不透明,多制作飾品小件。
花玉:淺綠、綠、暗綠、黃、黃綠、黑、淺褐、淺黃褐、灰白互相混雜,或以某一種或二種色為主。
七、中國的蛇紋石玉
1、南方玉:產于廣東信宜縣,顏色綠色深淺構成花紋。
2、昆侖玉:產于新疆昆侖山西段,顏色暗綠、黃綠。
3、龍溪玉:產于四川汶水縣,顏色綠、黃綠、褐綠。
4、會理玉:產于四川會理縣,顏色綠、黃綠。
5、祁連玉:產于甘肅酒泉祁連山地區,顏色多暗綠。
6、黑綠玉:產于西峽縣、桐柏縣、淅川縣、信陽縣,顏色黃綠、白、棕、灰黑、淺綠,礦物成分主要為蛇紋石,超基性巖蝕變。
7、陸川玉:產于廣問陸川縣,顏色淺黃綠、淺黃白、翠綠、暗綠,產于廣問陸川縣。
8、從江玉:產于貴州省從江縣,顏色暗綠,礦物成分主要為蛇紋石,超基性巖蝕變。
9、京黃玉:產于北京市十三陵,顏色淺黃綠。
10、莒南玉:產于山東省莒南縣,顏色黑、黑綠。
11、都蘭玉:產于青海省都蘭縣,顏色黑、黑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