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帝之寶,通高15cm,紐高7.3cm,印面22.5×22.5cm。
碧玉質,交龍紐,滿漢文篆書,四周刻乾隆皇帝《自題太上皇帝之寶》御制詩,盛于雕云龍紋紫檀匣中。
這方“太上皇帝之寶”制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當年九月三日,乾隆帝頒布了在三十八年(1773年)所寫的建儲密詔(密建皇儲),立皇十五子颙琰為皇太子,次年新正舉行了禪位大典。乾隆帝歸政后,仍住在養心殿訓政,嘉慶皇帝則只能住皇子所居的毓慶宮。嗣皇帝年號嘉慶,只對外使用,宮中繼續用乾隆年號,批閱奏折、任免官員等重要政務權力仍掌握于乾隆帝手中。
這方“太上皇帝之寶”是清宮帝后寶璽中最大的一方,體現了太上皇權力的至高無上。此寶制成后曾陳設于太上皇宮殿中的皇極殿御案上。此外另有“太上皇帝之寶”數方,皆作漢文篆書,用于書畫鑒賞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