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國之一,古老文明的重要標志就是玉和玉器在生產活動中的運用和發(fā)展,它無不貫穿、滲透、孕育、影響、鑄造了燦爛輝煌的中華民族文化和中華民族精神。距今約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從用石頭做生產工具逐漸過渡到用玉石做生產工具,從而出現(xiàn)了我國第一個玉器高峰時代,這個時代就是東漢的袁康所稱的“玉兵時代”。他在“絕越書”中說:“軒轅、神農、赫胥之時,以石為兵……至黃帝之時,以玉為兵”。這時人們用當?shù)厮a的玉石制成大量的玉器。
當時有三個產玉中心:一個是以南方江浙一帶的良渚文化為中心,另一個是以北方遼寧一帶的紅山文化為中心,還有一個就是以西北的昆侖山的和田玉為中心。據(jù)考古證實,這三個中心出土的玉器的礦物成分大都是與和田玉相同的透閃石,如:山西鵝毛口、陜西老倌名、河南仰韶、新疆的吐魯番、哈密、且末、民豐、和田、于闐及甘肅、寧夏、山東、遼寧、廣東、福建、臺灣等省市出土的石片、石核、刮削器、刀、鏟、斧、錛、鑿、管、鐲、環(huán)中大都是用和田玉制成的,故和田玉孕育了中華文明的起源,這個時代即是中華文明的起源時代。
從新石器時代至商朝昆侖山下的先民們把美玉向東西方運送,開辟了“古玉石之路”或稱“古玉帛之路”。“古玉石之路”向東由新疆進入甘肅,經寧夏、山西、陜西入河南,向西由新疆進入烏茲別克斯坦到歐亞各國。由于玉石之路的開辟,大量的和田玉向東西方向運送,至商周時代出現(xiàn)了我國第二個玉器高峰時代。最主要的佐證是:傳說黃帝、堯、舜之時,居住在昆侖山的西王母(母系社會中,王母實為部族之首領)向他們覲獻玉環(huán)等,在“穆天子傳”里記載:周穆王西巡會見西王母于昆侖,贊昆侖為“唯天下之良山,瑤玉之所在……于是取片版三乘,載玉萬只而歸”。據(jù)《史記》記載,公元前283年前,蘇厲給趙惠王的信中說:如秦國攻下山西北部,控制住雁門關一帶,昆山之玉不復為趙王所有。元代的維吾爾大詩人馬祖常寫道:“采玉河青石子,收來東國易桑麻”。這充分證明了比“絲綢之路”還早的“古玉石之路”的存在和繁榮,和田玉是東西方交流的第一媒介,它為東西方的經濟繁榮、政治文明、文化交流起著十分重大的作用。
第三個漢朝玉器高峰時代和第四個明清玉器高峰時代,大家都比較明白了,在此就不多贅述。
總的來講,和田玉孕育了中華文明的起源,開辟了玉石之路,溝通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了解,促進了東西方政治經濟的繁榮、富強和發(fā)展,開創(chuàng)了中國玉器發(fā)展的四大新時代,創(chuàng)立了玉意識、玉內涵、玉道德、玉神權、玉文化與中華民族精神相融合的偉大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