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物產品的原材料要求
在豐富多彩的玉石材料中,適合做人物的不是特別多,除少數題材外,一般不能用藍、綠、赭色等,做吉慶喜事的題材,不宜用冷色,做先賢先哲的人物肖像,不宜用雜色料,做仕女、觀音,一般以白玉為佳。
玉器在設計時,一定要遵循“因材施藝”的原則,根據具體的玉石造型、色彩和玉的濕潤的質感來結合創作的題材,進行構思、創作。
2、人物產品的創作一定要神、形結合
從玉器人物產品的整體性來看,神和形是統一體的兩個方面,如果它們之間不能融合為一體,那么在藝術上就可能是流于形式的東西,或者流于程式化、概念化,從而缺乏藝術生命力和感染力。
玉器作品高檔工藝品,要使人們喜歡,就必須在整個創作中做到形賴神而顯,神依形而傳,才能達到形神兼備,使整個作品達到較高的藝術境界,這樣才能打動欣賞者的心。
“形”是指什么?就是指選擇的題材、構圖、造型,“神”是什么?就是指人物的情節,包括人的喜、怒、哀、樂、驚、恐、思、愁等表情,及傳達的思想感情,還包括創作者的感情和智慧,這樣才能充分表現出人物的主題。在形與神的塑造上,玉器表現藝術和表演藝術不同,玉雕人物的塑造是通過抓住人物故事情節發展過程中,瞬間的動態和形象,用特定的構思和造型表現出人物的故事情節,以及人物的內心世界來傳達給欣賞者,給人們的藝術的享受。
從這方面來看,就要求創作者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豐富自己的人生積累,要有創新探索的思想,這樣才能創作出神、形兼備的藝術作品。
3、人物產品的衣紋服飾的處理
上面談到“神依形而傳,形賴神而顯”,那么,人物的服飾衣紋的處理,就是“神依形而傳”,人物的身份、動態、造型都要通過服飾這個“形”來傳達。
人物產品講究裝飾,一般包括頭飾、服飾,因為通過頭飾和服飾,可體現出人物的身份。而在服飾上,又主要是衣紋的處理。如古代仕女人物,她們的身份是屬于貴族、豪門,因其衣飾大部分是絲織品,所以,衣紋要通過深淺、浮實和起伏,飄忽等來表現衣飾的質感,衣紋又是具體用來表現人物動態的,很多人物形象都是依托服飾衣紋的動態,以及一些飄帶、裝飾來豐富它們的表現力。
4、人物產品的臉、手的處理
在人物產品中,臉和手顯得十分重要,是整個產品的靈魂,同時,由于題材的廣泛,就是熟悉各種人物的臉、手的造型特點。
如:羅漢面部處理,除了要掌握面部的結構和比例外,還應注意它們之間個性特征的表現和夸張。
一般羅漢的面部處理,要具有西域民族豐頰、高鼻、粗眉大眼的特征。另外,它的面部表現和頭型,還要根據不同的羅漢性格來刻劃,有的羅漢眉頭緊鎖、滿目悲悵,有的則明眉朗目、和顏悅色;有的肌肉豐滿、怒目圓睜,給人以咄咄逼人之感;有的則兩眼似閉,顯得一付超凡脫俗的神情。在頭型的造型上可以刻劃圓中帶方,有的把頭刻畫三角形,通過夸張的表現,來創作栩栩如生的作品來,而仕女、孩童則又有不同的表現手法,藝術要求。
俗話“畫人難畫手”,同樣,玉雕人物造型中手的創作也非常復雜,這就要創作人員熟悉不同人物手的造型。如:仕女、佛像、孩童、羅漢、鬼怪等,他們手的造型特征是各不相同的,仕女的手要求“十指尖尖如嫩蔥”體現出仟柔、此人、滋潤之美,孩童的手要求稚拙、可愛、充滿天真的氣息,佛像的手則要求厚實、寬大,表現出佛的仁慈,這樣對每一種人物的手,都要作仔細研究、構思、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性。
總之,在玉雕人物的創作中,要求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提高審美的情趣,才能創作出更多更好的玉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