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古玉不過數千元?
據《深圳商報》報道,在鑒寶活動上,有位中年女士拿著一塊墨綠色的古玉,說是自己祖上傳下來的。華義武接過玉佩仔細看了以后說:“這是西漢時期的和田玉,是塊好玉。”
女士很高興,問他這塊玉在市面上能賣多少錢,華老師沒有回答,但經不起女士的一再央求和一干人期待的眼光,只好實話實說:“值不了多少錢,目前市面上同類玉器也就賣幾百元到幾千元之間。”女士很驚訝,既然是西漢時期的玉器,為什么不值錢呢?華老師解釋道:“有的玉器雖然年份很長,但由于工藝不精美,只有歷史價值而沒有藝術價值,因此其收藏價值也會跟著大打折扣。”
玉器收藏仍未達到鼎盛
在華義武眼里,越是精美、有故事、材質好、年份長的玉器越珍貴。他認為,目前的收藏熱點主要集中在書畫和瓷器上,而玉器收藏則還沒達到一個鼎盛時期,許多有收藏價值的玉器也是有價無市,成交量不多。這主要是因為會欣賞玉器的人還不多,玩玉群體的整體文化水平還沒有達到一個高度。
“玉,石之美者。買玉器除了欣賞它的工藝,還要熟知它的時代特征。”華義武表示,每一塊精美的玉器都有明顯的時代特征,玉器上的圖案也都是有典故的,“由于歷代玉材的不同,琢玉工具和琢玉技巧的不同,加上當時的審美和風俗習慣的不同,玉器的用途和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每個時期玉器的造型以及主題風格也是各不相同的。”
掌握時代特征避買贗品
他舉例說,史前紅山文化主要以動物形玉器和圓形玉器為特色,典型的有玉獸形飾、玉箍形器等;反映漢代玉器工藝水平的主要是具有寫實風格的陳設玉,如玉奔馬、玉熊、玉鷹等。
“熟知玉器的每個時代特征,就不會把民國時代的玉器當做西漢時期的玉器來買了。”
華義武認為,掌握玉器的時代特征,可以避免收藏者買到贗品。“任何原創和摹仿都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任何贗品只要通過仔細的觀察都會顯出它的原形。”華老師表示,如果把文物都用價值來衡量,就失去了文物本身的意義。“收藏者應該端正心態,不要把收藏當成發家致富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