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陜西兩流派價格攀升
我們在近日的廣東拍賣市場上發現,不少佛山流派或陜西流派的木版年畫精品價格節節攀升。
其中,北方拍賣會上,清朝初年的年畫《三星圖》估價為8萬至12萬元;明代年畫《壽星圖》最終拍賣結果為7萬元人民幣。
目前廣州市場上,升價最快的年畫可概括為兩類,一類是清代出品的佛山流派年畫一般以300元到1500元成交;陜西木版年畫每張價位則在500元到3000元不等。另一類則為1947年至1959年間已故或老一代藝術家創作的新年畫,每一張對開的都要3萬元左右。成冊的木版年畫,折合成每一張畫計算,最高價值可達5000元。
古年畫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其工藝美術價值與民俗價值。一塊木板從取材到雕刻一共需要6到7年的時間,中間需要用一種古老的方法將木板中的水分風干,而且取材必須用秦嶺以北的梨木才能制作;而印刷時也常常要經過二十多道工序。
不能再印者價格較高
廣東省民俗協會的黃滿枝女士介紹,收藏年畫首先要考察木版年畫作者的知名度,是否有別具一格的雕刻技藝或者色彩方面具有獨特魅力,如廣東佛山流派紅彤彤的嶺南風格具有“萬年紅”的美譽。
再者,木版底本是否還存在,是否能夠再印,如果木版底本已經消失,或者不能再印,該年畫的價格會比較高。
最后,年畫還要符合大眾的審美觀念。
贗品雖少并不代表沒有偽造現象
現在制作木版年畫的匠人已經沒有了早年那些匠人的高超工藝,無法復制當時的產品,因此市場上很少有贗品。
但很少偽造并不代表沒有偽造,隨著近兩年來中國年畫尤其是古年畫價格節節攀升,個別不法商人也用便捷的高科技手段制作出所謂的“古年畫”,就是用高新材料打印電腦畫,再揉搓過水后當古年畫賣給收藏者。
其實,鑒別這種“新畫假做”的方法非常簡單,就是用手指在年畫邊框處輕輕揉搓,如果真的是古年畫,當時的印刷技術比較落后、色彩的附著度有限,就會出現比較明顯的脫色現象,反而是用激光、噴墨打印機做出的假年畫很難出現脫色現象。
另外,因為上色技術有限且年代久遠,古年畫的線條尤其是邊框處的線條都不可能太過勻稱,而新做的所謂年畫則一般都條紋清晰勻稱。
年畫并非越古老越值錢
家住荔灣區寶華路的劉永福老伯是個民俗愛好者,家中有不少佛山版年畫藏品,據他介紹,初學年畫收藏的人不應一味追求“古舊”與“出處”,年畫并非越古老的就越值錢,中國彩色木質年畫其實是到了晚清才達到了技術與藝術的“巔峰”狀態,在此之前的年畫,即使流派出處上佳,也很難說升值潛力就超過了晚清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