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了解畫家的學習成長背景、不同時期作品的風格特點。
第二:多看權威機構早期出版的作品畫冊或權威機構為其舉辦的作品展覽。
第三:觀察作品的裝裱、畫布、油彩的氧化程度、簽名的時序
第四:了解作品的出處及售出者的背景
其中第三點主要牽扯到斷代問題,它的重要性在于可以避免收藏者犯下低級錯誤;我曾見一幅徐悲鴻先生的油畫畫在八十年代的畫布上,邊上幾位還熱烈討論著哪里哪里如何精彩。去年曾有朋友要我幫他掌下眼,帶我至一單位去看幾張文革油畫;還沒等進門隔著玻璃我已可斷定那都是新畫,朋友不信,我說你過去聞聞味,是不是很大;當然,我是通過那些畫的風格、水平判斷出來的。
現代人假名家做油畫主要有以下幾類:
第一:全新仿。
第二:新仿后快速做舊,把老煙油子略加稀釋噴在畫布畫框上,再抖上舊房樑土。
第三:新仿后慢做舊,將油畫曝于陽光之下,三天澆一遍陳年葦子水。
第四:高仿,系將原畫原框老油畫的油彩去除后由高手新畫
第五:老油畫后添款
其中第五條藏家應注意一點,有些老油畫的款是原作者后補加的,不在此列。
要想讓自己達到更高層次的鑒定水平,那您不僅要拿起畫筆來畫它幾年,而且要深入研究油畫材料學、美學、國內外美術史;隨時把握油畫的行情也非常重要,當您遇到賣家開出的半真不假的價格時就較易權衡,是賣家不懂行情還是作品不真還是別的什么原因。
收藏圈有揀漏一說,故事也比較多;能揀到漏是每個收藏者開心的一刻,但萬不可以揀漏做為自己收藏的主要方式;試想某君天天揀漏,成批揀漏,還美其名曰自己有超級運氣,他應多些理智的思考才是,難不成那些有幾十年收藏經驗的老手都罷藏了不成, 難不是那些天天給您送貨的人真缺了心眼不成。
收藏的樂趣之一是藏品的不確定性:看來很好的東西賣了個低價, 看來一般的東西賣了個高價; 看來很普通的東西擺在廳堂顯眼之處,而挺珍貴的東西卻在廢品站里與棄物為伍。任何事都可能發生,這正是藏家要好好把握的機會。
收藏老油畫的過程里您可能還會遇到一種事:別人要賣您一張畫,而您明明知道這張畫收藏在某美術館或博物館,先不要下結論其必假,因為油畫家就某一主題畫出多張相同或相似的作品是常有的事。我曾從前西北聯大棄之不要的后為收舊貨的人收走的雜物中選購了一張油畫,這張畫與中國美術館收藏的聞立鵬先生的《大地的女兒》如出一轍,經與聞先生了解,系當年作為老校友祝賀母校校慶的禮品而作,只是尺寸減小了。又有很類似的一件事,就是《藝術市場》發表的黎冰鴻先生作《南昌起義》,收于軍科院處理的舊物資中,經我與黎冰鴻先生生前好友彥涵先生了解, 《南昌起義》題材的油畫最早是莫樸先生作,作品懸掛在”八一南昌起義紀念館”,五七年反右莫樸先生被打成右派,畫也被從墻上摘了下來,但當時部隊的領導指示, 南昌起義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軍事時期,必須有相關的作品來表現,于是選了新院長黎冰鴻先生來創作;因而那以后大家在”八一南昌起義紀念館””中國軍事博物館”看到的《南昌起義》均為黎冰鴻先生所作。 莫樸先生平反后,他的作品重新掛回了墻上。
收藏就是這么回事,您可以懷疑一切,勢必無物可藏, 如果您相信一切,勢必魚龍混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