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這類大型的展覽都是由美協或油畫學會舉辦的,而這次由中國美術館舉辦的這一當代油畫展覽則表現出它的諸多不同,首先是策劃、準備、落實的時間都很短;二是不需要專門為之創作,因此,也就沒有層層發動;三是不需要評審,所以,也就沒有了因為評審帶來的許多不滿和憤恨;四是作品基本上都是畫家的自選作品,其創作隨心所欲,沒有為展覽而創作的那種“創作”的面紗。這是就展覽的問題來談論這個展覽,而對于具體作品而言,正如畫展題目所標明的“南北”二字一樣,不管是南還是北,不管是同屬于南還是同屬于北,地域性的差異性還是鮮明地表現出來,因為展覽是根據要求以省、市為單位分廳展出。如果不是這樣,將其打散了以后雜陳在一起,那么,我們能否指認出其中的差異,則是有待研究的。進一步來論,當代中國油畫的這種地域性的差異,是否還能夠和我們觀念中的南北的文化概念聯系到一起,也有待于深入的研究。
信息時代的人是走南闖北,日行千里,如同閑庭信步,而人文地理資源幾乎處于共享的狀況,那么,再來談創作資源的問題顯得意義不大。過去“新安畫派”因為黃山的創作資源而表現出“新安畫派”在題材和風格上的特色,現代的劉海粟雖然在所處的地理位置上不占有這一創作資源,卻因十上黃山而以善寫黃山而著稱。擅寫桂林山水的白雪石、宗其香,都可以說是典型的北方畫家,卻充分而高效地利用了原本不屬于他們的地理資源。這一現象所表現出的是時代的特點。所以,我們今天再來談南北的問題,尤其是在油畫界談南北的問題,“地域性文化脈絡”如何體現,“差異性”是怎樣的表現,不僅是油畫家們要思考的,也是理論家們需要斟酌的。無疑,所謂的“地域性”和“差異性”都不是淺層面的一些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