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畫藝術來源于古代印刷落后時期的復制圖畫,這個時期繪、刻、印三者是處于分工狀態(tài)的,這種復制圖畫稱為復制版畫。后來印刷術發(fā)達起來,版畫逐漸脫離印刷業(yè)而形成一種獨立的藝術,畫家自畫自刻自印,這種版畫區(qū)別于復制版畫而稱為創(chuàng)作版畫。版畫的種類很多,根據(jù)版面性質和使用材料的不同,可分為凸版(木刻版畫、麻膠版畫、紙版畫、石膏版畫)、凹版(銅版畫、鋅版畫)和平版(石版畫)三種。木刻版畫即“木版畫”,它是用刀在木板上刻畫,再用紙拓印出來的一種圖畫,在中外版畫中它是最早的一種版畫形式。
從印制上來講有黑白木刻、套色木刻和水印木刻三種,麻膠版畫與木刻版畫在刻印上是一樣的、不同的只是它用麻膠版作刻畫的材料。銅版畫是在涂有一層防腐蠟的銅版上用刀和針來刻畫,再用酸性腐蝕液腐蝕,刻去防腐蠟處即成為凹線,印時將油墨滾壓到凹線中并將凸處的油墨拭去,然后將紙鋪上用滾筒滾壓,使凹線中的油墨印到紙上,即制成一幅銅版畫作品。石版畫是在18世紀遜納菲爾德發(fā)明的石印木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種版畫藝術,畫家先用含有油質的藥墨在石版或特制的鉛皮上作畫,然后在版畫上涂一層酸性阿拉伯樹膠,印時將油墨滾上版面,藥墨畫過處接受油墨而未畫過處拒斥油墨,這樣鋪上紙再印即可顯現(xiàn)藥墨畫的各種景物圖象。
版畫由于效果特異,而且可以直接印出多份原作,所以它是人們很喜愛的一種繪畫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