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欲要挖補,須預先選好補紙。所選出的補紙,其質地、紙紋及光澤度應與所挖補的心子紙基本相同。否則,就會使挖補的部位明顯地呈現一個補丁,使人一目了然,便失去了挖補的意義。—個專業裝裱工作者,平時應注意積累和保存各種書畫用紙的選樣,以供挖豐附選用。
挖補,是在托心前進行。其方法為:將需要挖補的書畫心鋪在案子上,正面朝下,普遍灑一遍清水(補紙亦同時灑水濕潤)。在挖補的局部,用干凈毛筆蘸清水潤透,并以棕刷將挖補的部位展平于案子上。用較鋒利的裁刀慢慢刮透挖補部位的周圍,將挖出的部分取出,使局部成為一個“洞”。再用食指輕輕地將“洞”的邊沿搓薄,使之呈毛茬狀。然后,用干凈毛筆蘸少許稀漿糊將“洞”的邊沿涂抹一遍,隨即把補紙補于上面,并注意補紙的紋理要與心子的紋理一致。再以干凈毛筆蘸清水沿“洞”的邊際將補紙潤一遍,使“洞”的輪廓清晰可見,用裁刀將補紙多余的部分刮去,再用手指輕輕地將補紙四周搓出毛茬,使補紙與“洞”的邊沿達到毛茬對毛茬的程度。
挖補完畢,隨即托心。刷漿糊時,宜從挖補部位開始刷起,下刷子要謹慎,以防將補紙刷動位置,影響挖補的效果。挖補的書畫經托后,揭起并翻過來,再仔細檢查一遍,看補得是否成功,如有毛茬顯露,再用毛筆順毛茬抹—遍即成。
有的書畫作品,作者不慎蓋倒了印章,在托心之前,務必將其正過來。方法是:以直角三角板和骨刀,在印章周圍劃出直角正方形輪廓,并根據輪廓將印章裁下,再將其對茬置于原來的位置上,然后在背面的對縫處封貼0.3厘米寬的宣紙小條。
經挖補的書畫,如果挖補的面積較小,托心后即可上掙子;如果挖補的面積較大,托心后不可馬上上掙子,以防挖補部位掙裂,要待晾干后再濕潤上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