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山圖》卷,宋,佚名,絹本,設(shè)色,縱53.3cm,橫533cm。
《搜山圖》卷表現(xiàn)的是民間傳說二郎神搜山降魔的故事,所以也稱為《二郎神搜山圖》。二郎神的故事在民間廣泛流傳,在許多文藝作品中也有反映。元代有《二郎神醉射鎖魔鏡》的雜劇,描寫二郎神與九首牛魔王、哪吒及金睛百眼鬼比試高低,最后拿住二洞妖魔的故事。據(jù)記載,最早有北宋畫家高益畫的《鬼神搜山圖》,受到皇帝的重視。以后明、清兩代,不斷有傳本出現(xiàn)。
此卷《搜山圖》是南宋末或元初人的手跡。人物用工筆重彩,衣紋用鐵線描,剛勁有力,形象刻畫生動傳神,非凡手可及。山林樹木皴法豪縱,近乎南宋劉松年的風(fēng)格。與同一題材的各種不同本子比較,此卷是個殘本,其中缺少主神即二郎神部分,但是其繪畫技巧卻高出其它各本。圖中描繪神兵神將們耀武揚威地搜索山林中各種魔怪。魔怪們均是各種野獸變的,有虎、熊、豕、猴、狐貍、山羊、獐、兔、蜥蜴、蛇及樹精木魅等。這些妖怪,或是原形,或化為女子,他們都在神將們追逐下,倉惶逃命,或藏匿山洞,或拒絕受擒。而那些神將們則手持刀槍劍戟、縱鷹放犬,前堵后截,使妖怪無處逃身。本來,二郎神是作為正面人物來歌頌的,然而看了此卷之后,卻得到了一個相反的印象。那些神兵神將,一個個兇神惡煞,使人們憎惡,而那些妖怪們卻面目和善,那種驚怖逃生的內(nèi)心刻畫,令人同情。不知作者是有意還是無意,使觀者自然地就會聯(lián)想到,當(dāng)時社會那些官兵對老百姓的欺壓情形。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