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牛圖》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宰相韓滉。那時,韓干以畫馬著稱,韓以畫牛著稱,后人稱為“牛馬二韓”。這幅《五牛圖》,是韓最為傳神的一幅。5頭健碩的老黃牛,在這位當朝宰相筆下被“人格化”了,傳達出注重實際、任勞任怨的精神信息。它問世后,收藏者包括趙構、趙伯昂、趙孟兆頁、乾隆等著名人物。在明代,它幾易其主。清兵入關后一度下落不明,直到乾隆年間,才從民間收集到宮中珍藏。1900年,八國聯軍洗劫紫禁城,《五牛圖》被劫出國外,從此杳無音訊。上個世紀50年代,它被一位寓居香港的愛國人士發現。
1950年初,周恩來總理收到這位愛國人士的來信,信中說,唐代韓的《五牛圖》近日在香港露面,畫的主人要價10萬港幣,自己無力購買,希望中央政府出資盡快收回國寶。周總理立即給文化部下達指示,鑒定真偽,不惜一切代價購回,并指示派可靠人員專門護送,確保文物安全。文化部接到指示后,立即組織專家赴港,鑒定《五牛圖》確系真跡,經過多次交涉,最終以6萬港元成交。《五牛圖》回到故宮時,畫面洞孔累累,殘破不堪。故官博物院組織專家,用了幾年時間,才將它修復完好。
今天我們終于有幸看到這幅《五牛圖》,其用筆之細,描寫之傳神,牛態之可掬,幾可呼之欲出。它的珍貴還在于,中國古代留存今世的多為花鳥人物,以牛入畫,且如此生動者,《五牛圖》堪稱孤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