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 系一個畫家在一個歷史時期的生活環境、思想傾向及其畫家的個人生活經歷。常識修養和藝術手法等諸多方面的綜合因素所形成的某種特有的習性,在繪畫藝術作品中呈現出來的格調、品味、氣派等,特點。換言之即,因為繪畫作品是畫家所創作出來的。由于畫家個人出身。生活經歷,文化積,心性修養,性格氣質的不同,加之因所畫主題與時代習風和差異而運用的表現方法和習慣性。因而質使其作品在一定時期內或畫家個人形成不同風格。不過這種風格往會自覺不自覺的具有與同時代畫家的共同性,及與前代畫家繼承性等影響。但也有例外者與同代與前代截然不同的,全新風格。 流派畫家們之間,因風格相近,技法上的規律相似自覺或不自覺的結合,就產生出各種同不流派。有個人形成一種流派的,也有某些畫家對生活態度,性格氣質以及藝術興趣和表現方法有共同情調形成流派的,亦有“藝術風格”相近或因地域關系形成流派的。各種不同流派,各具特色。在中國繪畫史上分風格流派往往是將幾位風格相近或同時代風格并不相近放在一起,如“元四家”、“明四家”、“清四王”、“楊州八怪”。六朝三杰是指在中國繪畫史上指六朝時期畫家。顧愷之、張僧繇,南朝梁時人。對繪畫有獨特創造,畫山水不以筆墨勾勒,史稱“沒骨山水”,自成一家。陸探微,南宋時人。有名于時。其用筆有“連綿不斷“的特點,稱為“一筆畫”。這三人各有特色,各具特長,時人稱六朝三杰。明楊填《畫品》中加畫家吳近子稱為“畫家四祖”。 五代四大家 指中國畫史上的。荊浩、關仝、董源、巨然.簡稱:荊、關、董、巨。他們的畫風,從唐朝以來,形成了比較明顯的變化。成為“唐風”至“宋格”的一大橋梁。明王世貞說:“山水至二李一變也;荊、關、董、巨又一變也。”(二李系指李思訓父子)。五代四大家之特色;荊浩之畫雄偉、深厚、峻拔、堅凝;關同之畫雄偉、堅定、峭壁茂密;董源之畫下筆雄偉,有嶄絕崢嶸之勢;巨然之畫趨于莊重樸實而沉靜。 荊浩 北宋三大家 指中國畫史上的董源、李成、范寬三大畫家。元湯曾說:“六朝至唐初,畫者雖多,筆法位置,深得古意。自王維、張 、畢宏、鄭虔之徒出其不意,深造其理。五代荊、關,又別出新意,一洗前習。迨于宋朝董源、李成、范寬三大家鼎立,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山水格法始備。”他們確是開創了唐人所未開拓新畫風,較為完善了中國山水畫、面貌。三大家之特點:董源之畫除部分作品雄偉、嶄絕崢嶸之勢外,大多趨于 南宋四大家 指中國畫史上的南宋畫院畫家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亦稱“南宋四家”簡稱:“李、劉、馬、夏。”四家中李唐略早,劉、馬、夏繼承發展李唐的畫法,成為南宋畫院的主流。他們四家的風格特點是:李唐之畫剛勁犀利,氣魄雄偉;劉松年之畫受李唐影響,而又工整方面更為突出。馬遠、夏娃師李唐筆直法剛勁簡括,水墨淋漓,構圖書館多向特寫。有“馬一角”、“夏半邊”之稱。其畫風對明代的浙派和院體山水畫有較大的影響。 屬豪縱簡略一路畫風,初無此稱,屠隆說:“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此南渡以后四大家也。”張丑認為:“南宋劉松年為冠,李唐、馬遠、夏圭次之。”張泰階則曰:“劉、李、馬、夏,俱負重名,而李、馬為最。”李唐元四家 指中國畫上的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四位元代畫家。其共同特色,是以“雅潔淡逸”山水畫風。強調水墨畫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四人同處于一個時代,年齡相近,他們的風格和特點:黃公望是山川深厚,草木華滋;王蒙是畫山水多至數十得,樹木不下數十種,千巖萬壑,迦環重迭;吳鎮山水蒼茫沉郁;倪瓚山水,所謂“天真幽淡,蕭殺寂寞”,具有一種荒涼空寂、疏簡消沉的趣味。黃公望 明四家(吳門四家) 指中國畫史上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畫家。他們都在江蘇蘇州從事繪畫活動。因蘇州古為吳地,故又稱、沈、文、唐、仇為“吳門四家”。四人中沈周、文征明都擅長畫山水,上承北京山水畫的傳統;唐寅山水、人物都很擅長,他們南宋院體為法;仇英以人工筆人物、青綠山水見稱。四人各有所長,先后齊名。但除沈周、文征明有師承關系外,唐寅、仇英各有內格。因此“吳門四家”(“明四家”)只是明代四位成就很高四位不同風格的大家,并非一個畫派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