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倡和詩》卷,宋,朱熹書,紙本,手卷,縱31.5cm,橫275.5cm,行書,65行,464字。
《城南倡和詩》卷釋文
本幅鈐“朱熹之印”。鈐“孫承澤印”、“顓庵”、“王剡之印”、“王藻儒收藏圖書”等鑒藏印及嘉慶、宣統(tǒng)內(nèi)府諸璽。卷后有明司馬垔跋,另紙元干文傳、黃溍、干淵,明李東陽、吳寬、周木、陸簡、何喬新、董越、李士實、張元禎、費宏諸家題跋。引首李東陽篆書“晦翁手澤”,前隔水孫承澤標題“元晦夫子手澤”。
倡和詩是朱熹“奉同敬夫兄城南之作”。敬夫即張拭。《一統(tǒng)志》載:“張拭(號南軒),廣漢人。紹興時隨父浚以觀文殿大學士之潭州,因寓湖南。時胡五峰(宏)講學衡山,拭往謁,師事之。歸筑城南書院于妙高峰,以居學者。乾道中,朱子聞先生的胡氏學,于長沙訪聞焉?!北驹妱?chuàng)作年代,按《朱子年譜》記載,徐邦達先生考:“朱熹訪張拭于潭州,在乾道三年八月,游歷城南盛景,與張拭應酬唱和詩很多。此二十詠定在游潭后所作,寫的時間大概相去不遠?!睋?jù)此定為“乾道三年(1167年)朱熹38歲?!?BR>
此卷為朱熹早年書法,筆勢迅疾,無意求工,而點畫波磔無一不合書家規(guī)矩,韻度潤逸,蒼逸可喜,是朱熹書法代表作。為清宮舊藏。
明朱存理《鐵網(wǎng)珊瑚》、文嘉《鈐山堂書畫記》,清孫承澤《庚子銷夏記》、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石渠寶笈·三編》等書著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