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草蟲
作者:齊白石
創(chuàng)作年代:1920
規(guī)格:22.5×18.5cm
材質:紙本水墨設色中國畫
齊白石(1864—1957)是20世紀繼吳昌碩之后又一位大師。他經歷清代、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長壽使他有可能衰年變法,攀上變革文人畫的新的高峰,并為后人留下了數以萬計的繪畫、書法、篆刻、詩歌作品。
他生于湖南湘潭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初名純芝,成年后改名璜,別號白石。幼年隨祖父識字,上過三年私塾。15歲學木匠,后為雕花木工,并由《芥子園畫譜》起步學畫。26歲時從當地名人學習花鳥、山水、詩文,自稱“畫匠”。32歲參加詩社活動,繼習篆刻,由鄉(xiāng)間畫師逐漸轉向文人畫治藝途徑。及至中年,走出家鄉(xiāng),得見名山大川、名人字畫,繪畫由繁筆趨向于簡筆,書法改學北碑,篆刻轉向趙之謙,融入了晚清崇尚北碑的時風。1919年進京,受陳師曾等促動,實行衰年變法,經10年磨礪,進入創(chuàng)作高峰期,成為在傳統(tǒng)基礎上變革中畫的典型。
此冊頁中草蟲皆為工筆,是根據早年“戲捉活蟲寫照”重繪。齊白石為畫草蟲頗下苦功,曾把草蟲用針釘在案頭作寫生,以得其形之精微。反復觀察體會活蟲情狀,與花木相配置,情趣遂盎然紙上。此冊為齊白石定居北京第二年所作,當時正開始變法,已頗富新意,尤其色調的處理或諧和、或對比,已十分精到。
其一題:“余自少至老,不喜畫工致,以為匠家作,非大葉粗枝糊涂亂抹不足快意。學畫五十年,惟四十歲時戲捉活蟲寫照,共得七蟲。年將六十,寶辰先生見之欲余臨,只可供知者一罵。弟璜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