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格蘭威士忌、法國白蘭地和中國白酒,被譽為世界三大蒸餾酒。威士忌,則是蘇格蘭的國酒。相較于主要原材料是葡萄的白蘭地,威士忌更接近于中國的白酒,主要以谷物——大麥、黑麥、燕麥、小麥、玉米等谷物為原料,經發酵、蒸餾后放入橡木桶中陳釀、勾兌而成的一種酒精飲料。威士忌是酒吧同行的酒精飲料,地位不遜于白蘭地和伏特加。
截至2014年,威士忌酒的起源已不可考,但是能確定的是,威士忌酒在蘇格蘭地區的生產已經超過500年的歷史,因此一般也就視蘇格蘭地區是所有威士忌的發源地。
根據蘇格蘭威士忌協會(ScotchWhisky Association)的說法,蘇格蘭威士忌是從一種名為“Uisge Beatha”(意為“生命之水”)的飲料發展而來的。
蘇格蘭的威士忌在15世紀時,更多的是作為驅寒的藥水。
公元11世紀的時候,愛爾蘭的修道士到達了蘇格蘭傳達福音,由此帶來了蘇格蘭威士忌的蒸餾技術。
1780年,合法的蒸餾廠僅有8間,而那些大大小小的非法蒸餾廠則達到了400多間。他們只能通過偷工減料的方式來生產威士忌,蘇格蘭威士忌的名聲也日趨“敗壞”。
1823年,英國國會通過頒布《消費法》(Excise Act)為合法蒸餾廠營造比較寬松的稅收環境,同時又大力“圍剿”非法蒸餾廠,從而極大地促進了蘇格蘭威士忌產業的發展。
1831年,蘇格蘭引進的塔式蒸餾鍋(column still),這種蒸餾鍋可以進行連續蒸餾,極大地提高了蒸餾效率,從而降低了威士忌的價格,使威士忌更加平民化。
關于威士忌的起源,無論是愛爾蘭威士忌還是蘇格蘭威士忌都承認一點,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祖先,這就是“生命之水(蒸餾酒)”,(拉丁語稱為aquavitae,威爾士語稱為uisge beatha)。后來逐漸成為蘇格蘭語中的whisky和愛爾蘭語中的whiskey。
威士忌的分類主要以原料、貯存時間、酒精度數、國家產地進行區分。
根據原料的不同,威士忌酒可分為純麥威士忌酒和谷物威士忌酒以及黑麥威士忌等。
按照威士忌酒在橡木桶的貯存時間,它可分為數年到數十年等不同年限的品種,所有的蘇格蘭威士忌有一個要求,需要在橡木桶中陳年時間不少于3年。
根據酒精度,威士忌酒可分為40-60度等不同酒精度的威士忌酒。
1990年頒布的大不列顛法律調節了威士忌的生產。它規定了在如下條件下,通過蒸餾谷物的方式獲得的蒸餾酒稱為威士忌Whisky(或者成為Whishkey)。
1.谷物的糖通過麥芽中含有的淀粉酶費解出來,不使用管理部門禁止使用的其他種類的酶。
2.在酶的作用下進行發酵。
3.為使餾出物保持有使用的原料的芳香,蒸餾結束時酒的濃度不超過94.8%。
4.酒在木桶中貯藏不低于三年。
蘇格蘭威士忌(Scotch whisky)這一名字屬于在蘇格蘭生產和陳化的威士忌。愛爾蘭威士忌(Irish whiskey)屬于在愛爾蘭共和國和北愛爾蘭或在它領土上的一些地區生產和陳化的威士忌。
Blended whisky,Blended whiskey,Blended scotch whisky,Blended Irish whiskey這些名稱屬于各種酒的混合物,其中每一種都是單獨生產的,可以稱為蘇格蘭威士忌或者愛爾蘭威士忌,調和型威士忌的年份以其中包括的所有威士忌中年份最低的一種為威士忌為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