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珠玉安足取,豈如陽羨溪頭一丸土。 《陶器行》汪文柏【清】
砂泥是中國宜興的特產,而以宜興紫砂泥燒制的宜興紫砂壺素有【壺中壺】之美譽。紫砂壺不僅具有泡茶的實用功能,而且還融合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詩、書、刻、畫、印等元素,因而成為一種具有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的藝術品,從而孕育了一種特殊的紫砂文化。
紫砂壺的歷史
紫砂器出現于兩宋時期,雖然由器而壺是個漫長的過程,但是到明代初期紫砂壺已經十分普遍了。經過清代的鼎盛期后,紫砂產業在民國時期步入低潮,至新中國成立后才駛入快車道。
紫砂壺的起源
正史對于紫砂壺的出現沒有確切記載,因此要探尋紫砂壺的起源只能從其他典籍或民間傳說入手。紫砂壺是由紫砂泥制作而成的。宜興民間對于紫砂泥的發現,有一個頗具神話色彩的故事。
明人周高起寫了一本介紹宜興紫砂著作 《陽羨茗壺系》,書中記載了紫砂泥被發現的故事: 相傳壺土初出用時,先有異僧經行村落,自呼曰賣富貴土,人群嗤之。僧曰: 貴不要買,買富何如? 因引村叟,指山中產土之穴去。及發之,果備五色,燦若披錦。 從此以后,一傳十,十傳百,丁蜀地區山村的村民都來 鋤白碭(宕)、鑿黃龍 ,挖掘 富貴土 ,并開始燒造最早的紫砂陶器。這便是 始陶異僧 的傳說。
從現有的考古資料來看,這個傳說最遲發生在北宋時期,因為宜興地區發現的北宋時期的窯址已經出土了原始的紫砂提梁壺殘器。從器形來看,最初的紫砂壺是用來烹茶和煮茶的,這與當時社會的 斗茶 之風十分符合。 始陶異僧 的傳說具有強烈的神話色彩,并不能證明紫砂壺起源的確鑿證據,但是從側面說明了紫砂泥應用較晚的事實。(摘自《紫砂壺圖譜》)(作者:施文,來源:清和茶荘,圖來源:網絡)
關于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網絡高級評茶員個人微號:6480348 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