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覺得泡茶很簡單,投茶,沖水而已。可是如何才能把這簡單的投茶沖水做好。泡出好喝的茶,除了要有好茶、好水、好的茶具,還要有好的泡茶技術。如果能運用得當,則錦上添花。如果泡法不當,則把好茶泡壞。
要泡出好喝的茶,要掌握茶葉用量.每次用量多少,并無統一標準,主要根據茶葉種類、茶具大小、消費者飲用習慣而定.泡茶用量之多寡,關鍵掌握,茶與水的比率,茶多水少,味濃;茶少水多,味淡。
紫砂與茶,如果想要結合出獨特而曼妙的口感,一定要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溫度、合適的水的作用下。當然,還要遇到對的人,一個善感的、用心的人,才可慢慢地品出其中的奧妙所在。
不過也是因人而異,看個人口味重還是輕,重口味:投茶量大點,有年份的茶可以直接煮泡輕口味:投茶量小點,適合采用飄逸杯,或者紫砂壺和蓋碗快速沖泡,茶湯有色的情況下毋須悶泡過久5年份以上的磚茶,如果是沖泡喝的,在起無茶味或者湯色的時候,可以再用煮壺煮泡,還可以享受到另外一種茶味的哦。
小壺茶的置茶量依茶葉外形松緊而定,非常膨松的茶,如清茶、白毫烏龍、葉形粗大的茶等等,放七、八分滿;較緊結的茶,如揉成球狀的烏龍茶、條形肥大且帶絨毛的白毫銀針、纖細膨松的綠茶等,放1/4壺;非常密實的茶,如劍片狀的龍井、煎茶,針狀的工夫紅茶、玉露、眉茶,球狀的珠茶,碎角狀的細碎茶葉、切碎薰花的香片等,放1/5壺。
浸泡的時間是隨「置茶量」而定的,茶葉放得多,浸泡的時間要短,茶葉放得少,時間就要拉長。可以沖泡的次數也跟著變化,浸泡的時間短,可以多泡幾次,浸泡的時間長,可以沖泡的次數一定減少。依上述「置茶量」,第一泡大約浸泡一分鐘可以得出適當的濃度,第二道以后要看茶葉舒展狀況與品質特性增減時間,以下是幾項考慮的因素:
揉捻成卷曲狀的茶,到第二道、第三道才會完全舒展開來,所以浸泡時間往往需要縮短,第四道以后才逐漸增加浸泡的時間。
揉捻輕、發酵少的茶,可溶物釋出的速度很快,所以第三道以后濃度增加已趨緩慢,必須增加更多的時間。
細碎茶葉可溶物釋出很快,前面數道時間宜短,往后各道的時間應增加的更多。重焙火茶可溶物釋出的速度較同類型茶之輕焙火者為快,故前面數道時間宜短,往后愈多道應增加愈多的時間。
還有一類是,泡茶前先用熱水淋遍壺的內外,淋壺消毒,并且通過溫壺以揚茶香。泡茶時用干凈的熱濕毛巾擦拭壺的表面,每次喝完茶后將茶渣倒出,將壺洗干凈,晾干,即可。(來源:網絡,圖來源:說茶網圖庫)
關于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網絡高級評茶員個人微號:6480348 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