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文化繁榮發展,現已成為中國文化的 國粹 之一為世人所熟知了解,并稱頌喜歡。在這其中,離不開一代代紫砂藝人的成就奉獻,他們傾其一生為紫砂,只為紫砂發展,只為文化傳承。
陶刻是一門非常挑剔的藝術,通過陶刻在壺上具象書畫,不僅展示刻繪工藝,更能在紫砂壺本身文化底蘊的基礎上增添光采。
清代外銷的紫砂壺,在泥料的選配和造型方面變化多樣,但絕大多數出于對實用性的考量,造型比較古樸,出水順暢,多以朱泥制作,常加以貼花、鏤空、泥繪等手法,這也成為了其區別于一般紫砂壺的最重要的三大技法。
紫砂壺中的鏤雕裝飾,明末清初已經出現,康熙朝較為流行。為了迎合小市民情趣,各種花樣都漸漸出現了。
當時外銷歐洲的紫砂壺中,此類紫砂壺卻十分流行。這種極具東方情調的鏤空紫砂壺是宜興陶匠為歐洲市場特制的。
鏤空裝飾手法非常古老,早在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在陶器上出現了。紫砂鏤雕,始于明末清初,流行于清康熙、雍正、乾隆時期。
鏤雕,采用的是一種 鏤 的技法,本指物狀的鏤空之意。鏤、鏤刻、鏤雕是相關聯,密不可分的,俗稱為 鏤空 ,實質是 鏤雕 。
鏤空紫砂壺造型各異,工藝精湛。紫砂鏤雕,有雙層與單層之別。在雙層或單層的坯體上,藝人先設計規劃好所需要的圖案,合理布局,無論人物、山水、書法、詩詞內容,都能按藝人的設計要求達到理想效果。
它用專用工具,雕出鏤空的紋樣或書體,使之凸顯出來,層次豐富,畫面有立體感,主題突出,精巧靈秀。其空靈之形態,給人無以言狀的美感。
傳世的鏤空紫砂壺《玲瓏八竹壺》,無款,高13厘米,寬9.1厘米,現收藏于香港茶具文物館。
該壺為乾隆前期作品,壺外形由八節竹段均衡分布,鏤雕裝飾主要是八節竹段的凸起部分,裝飾內容為層層密布的竹枝竹葉,層次清楚,竹枝竹節形姿各不相同,玲瓏剔透,立體感強。
壺蓋八節竹段中央為一粗竹,亦鏤雕竹枝竹葉,與壺身所對應。整個造型、裝飾處理還算雅致,只是使用時略有不便。
一把好的紫砂壺,集哲學思想、茶人精神、自然韻律、書畫藝術于一身,給人以愜意的心靈感受。加上其泡茶的妙處、茶禪一味的文化,更增加了紫砂壺的高貴典雅。鏤空紋紫泥壺,不僅觀賞性強,其實用價值更是不容小覷,鏤空雕刻的隔熱設計,整體造型和風格有天然之致,堪稱絕品,收藏價值和投資價值極高!(來源:創文化紫砂,圖來源:說茶網圖庫)
關于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網絡高級評茶員個人微號:6480348 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