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紫砂器具裝飾領域,有一種名為 亂刀刻法 的技藝,其開創者就是現任中國紫砂博物館總工藝師的鮑志強。
1946年生于江蘇宜興蜀山的鮑志強,自1959年進入宜興紫砂工藝廠,先后師從談堯坤、范澤林、吳云根、任淦庭等名家學習陶刻、制壺等紫砂制作工藝,現已成為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等稱號于一身的紫砂名家。在多年的紫砂創作生涯中,鮑志強佳作不斷,不僅在紫砂器型設計和綜合裝飾方面取得許多突破,其獨創的 亂刀刻法 對紫砂藝術更可以說是杰出的貢獻。
金聲玉振壺
從明清時期以來,就流傳有一些刻畫著花鳥蟲魚等圖案的紫砂壺;不過當時強調的主要是 刀刻 ,而忽略了利用紫砂這種特殊的材料進行個性化的創作。直到20世紀90年代,鮑志強憑借自己深厚的書畫功底以及對紫砂的理解,開創了一套 亂刀刻法 以刀的深淺輕重、表現出的 筆墨 的味道,對所表現對象的點、線、塊、面進行多角度、多方位的用到所形成的一種技法。從 金聲玉振壺 這件型制特別、刻畫精美的作品便可看出 刀下有筆意,筆中見刀跡 的特殊效果,把陶刻的表現手法提升到了一個新境界。
玉璧有魚壺
玉璧原本是一種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狀圓形玉器,是我國傳統的玉制禮器之一。而鮑志強在其 玉璧有魚壺 這件作品中,巧妙地把玉璧的元素設計為壺蓋;除此之外,壺鈕則設計為魚的形態,寓意 有余 。
玉和魚不僅都是象征吉祥的物品,而且讀音又非常相似,所以這把名為 玉璧有魚 的紫砂壺不僅造型獨特,而且構思也是十分巧妙。
石瓢壺
石瓢壺是非常經典的紫砂器型,歷來喜歡對石瓢壺進行仿制或創新的藝人也非常多,其中比較出名的有子冶石瓢壺、景舟石瓢壺等 石瓢壺看似十分簡單,但事實上要處理好從壺身到嘴、把、鈕的協調性卻十分不容易,所以石瓢壺精品并不多。
鮑志強創作的這把石瓢壺,無論是在泥料的選用還是器型的創新方面都有比較大的突破,書畫陶刻的布局也近乎完美,帶有鮮明的 鮑氏 風格。
自明代以來,宜興紫砂行業薪火不斷、制壺技藝心手相傳,到了現代也依然如此。將詩、書、畫、刻等藝術與紫砂完美融為一體的鮑志強大師在功成名就之后,也培育了周志君、范澤鋒、厲上清等新一代紫砂巨匠,成為名副其實的 樂人 。
特別聲明:說茶網(www.ishuocha.com)轉載此文僅作交流,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其他媒體轉載請注明作者和出處。
關于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網絡高級評茶員個人微號:6480348 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