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史料記載,我國古代有 社稷祭祀 的制度,而社稷壇是采用青、紅、黃、白、黑五種不同顏色的土壤建成,代表東、南、中、西、北五個方位,寓意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的意思,這就是 五色土 最早的含義。那么,宜興紫砂泥為什么也被稱為 五色土 呢?
原來,紫砂泥料主要包含紫泥、紅泥和綠泥等幾大類,如果細分則還有天青泥、底槽青、墨綠泥、降坡泥、段泥等;經過泥料調配或對燒制溫度進行控制,又可變幻出多種色澤。正因為宜興紫砂泥料五顏六色,所以又被稱為 五色土 。
制作紫砂壺的原料 五色土 ,最初是以礦石的形態存在的,所以又稱為紫砂原礦 最早、最正宗的紫砂原礦,來源于宜興的黃龍山。以四號礦井為例,開采情況是這樣的:
從上往下依次為假土(雜亂的廢料)、
夾泥(紫褐色較硬較雜的礦塊)、
紫泥(較純凈紫紅色,規定用來配紫砂泥的部分)、
綠泥或烏泥(質地最硬的烏黑色泥塊)
其中,夾泥原本只用于制作粗陶,比如花盆之類的,現在也被用于制作紫砂壺。
據傳明代制壺名家時大彬有一高徒徐友泉,對于紫砂泥色的調配有獨到的技藝,能夠采用宜興泥制出海棠紅、朱砂紫、定窯白、冷金黃、淡墨等多種色調的紫砂壺,可能都不止 五色 之多。
現代也有一些紫砂藝人擅長泥料調配、制作絞泥紫砂 在不添加任何有害化工物質的情況下,采用色澤、收縮率、燒制溫度不同的紫砂泥料進行調配、制作紫砂壺,需要充分了解不同泥料的特性、具備豐富的經驗,才能燒制出完美的紫砂作品。
當然,無論什么顏色,泥料純正的紫砂壺剛生產出來的時候,外觀都是質樸素雅的,用手摩挲還會有砂礫感;長期泡茶之后,紫砂壺的外觀會漸漸變得更為溫潤、透出亞光,給人帶來賞心悅目的感覺,也更有利于泡茶,這正是宜興 五色土 的魅力。(觀點僅代表筆者,轉載請注明作者和出處。)
關于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網絡高級評茶員個人微號:6480348 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