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慢慢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后,各類泡茶器具開始層出不窮。紫砂壺兼具外形美、內涵豐富和優良獨特的使用價值,受到眾多茶友喜愛,需求多了,就會出現混亂局面,于是市面上出現許多與紫砂壺相像的 紫砂壺 。這類壺有一個聽起來令人不大舒服的名字--化工壺。有茶友也在網絡董玥個人號 6480348 上詢問過:什么是化工壺又該如何鑒別它?相信這也是許多茶友都想攻克的一大購壺難題。本文就從化工壺的特點與鑒別等方面,給眾多茶友答疑解惑。
首先理清何謂化工壺?這里所指的化工壺,是近些年大量興起的一種,在普通泥料中或極少量的紫砂泥料中,人為不適當的加入工業化工原料,使普通泥料具有紫砂泥料的顏色,且制成的壺與紫砂壺相似度極高。它和在紫砂中調入色劑不是一個概念,同時這類化工壺的生產是通過模具批量化生產,造型過于整齊劃一,就如化妝技術使美女的妝容大同小異,看不出各自的特色般,屬于人造美。
早期的紫砂壺在制作過程中,為更好的著色,會添加微量調色劑且只在部分位置或者裝飾時使用,因有嚴格的用量限制,對人體無害。如今隨著技術的革新和人們對紫砂壺需求的增加,有些商家在制作紫砂壺時,在泥料中添加的化工原料,無論是劑量還是質量,都已經超過安全標準,會對人體產生危害。那該如何鑒別出這些琳瑯滿目的化工壺?分享以下幾招:
1、價格
買壺,首先會遇到價格問題。價格與質量很大程度上是成正比的,若想以買白菜的錢買到豬肉,是不可能的。
一把質量上乘的紫砂壺,需要優質紫砂泥料、耗時上百個小時、花費大量心血、做工技藝純熟,精工細作后方能成壺。這樣的紫砂壺價格通常不會便宜到讓人想買五六把。拋開名家如顧景舟、蔣蓉、徐漢棠這些大家之作,那些質優形美的紫砂壺,按原料、容積、美觀度也分不同價位,最普通的也在三百塊左右。要是有一百塊以內的紫砂壺,就要小心它是不是真的紫砂壺。
化工壺的普通原料、模具工藝造成它的價格普遍不高,遠低于紫砂壺。所以價格也是鑒別化工壺的方法之一。
2、看壺的色澤和褶皺
色澤:
剛制成的紫砂壺色澤大多柔和不搶眼,雖以朱泥原料制成的紫砂壺色澤會較鮮亮,但并非那種刺眼的鮮亮,而是柔和、沉穩的舒適色澤。
化工壺的色澤鮮艷亮麗,屬金屬氧化物添加過多的跡象,給人一種華而不實之感。若是買到大紅、大綠顏色的紫砂壺,就需要注意它是否是化工壺了。接下來用手去觸碰,手能夠較深的辨別出其屬性。
褶皺:
紫砂壺握在手中,有明顯褶皺感,用手摩挲整個壺,能夠清晰感到泥料顆粒凸起,有質感。
化工壺握在手中,無明顯褶皺感,手感偏光滑細膩。
3、聞氣味
能令人產生愉悅感的氣味定然是好的味道。
第一個方法是將沸水淋于壺上,然后聞壺身被熱水洗滌后所散發出的味道,若是紫砂壺,散發出的氣味是帶有泥土的土腥味;若是化工壺,所散發出的氣味是特殊香味并且刺鼻。
第二個方法是將沸水注入壺內,靜置15秒后,倒干壺內的水,聞此時壺內所散出的味道。紫砂壺的氣味為純正陶土味;化工壺的氣味較混雜同時帶有刺鼻感。
圖為:網絡普洱茶熟茶 踏雪
第三個方法,壺用來泡茶最能檢驗出是紫砂還是化工。如將網絡2015年《踏雪》熟茶用壺沖泡后,將最后一泡茶湯留于壺內,放置五天左右,打開。若是紫砂壺,此時壺內的茶渣與茶湯均未出現嗖味;若是化工壺,此時壺中茶渣與茶湯嗖味濃烈。如何使用紫砂壺沖泡普洱茶新生茶、中期茶、老茶,以及普洱茶熟茶,之前董玥說茶專欄上已有解答。
用紅泥、段泥、朱泥、紫泥等不同泥料制成的紫砂壺,火候掌握恰到好處,將沸水淋于壺上,除了朱泥和部分段泥,其它泥料的紫砂壺會將部分水逐漸吸收,即為紫砂壺的吸水特性。
將沸水淋于化工壺上,水快速流過,很多化工壺不會產生吸水現象。
5、感壺的重量
真正的紫砂壺,因密度大,將其拿在手中會有一定的重量感,俗稱厚實感。
化工壺密度小,拿于手中較輕,感覺不到厚實感,倒會有一種輕飄感。
6、是否出現包漿
包漿指的是在紫砂壺表面經長年累月后,自然形成的一層特殊光澤。年代越久的紫砂壺其包漿越厚,是歷經歲月的打磨后自然形成。就和普洱茶一般,在時光中自我轉化,時光越久其厚度、香氣越發沉穩。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農民伯伯先買的鋤頭,柄處沒有出現包漿,而經過長期使用后,柄處現出一層柔和的亮光,這就是包漿。
真正的紫砂壺,在人們手中常年泡茶、把玩,會出現包漿的現象。而化工壺無論怎么把玩,都不會出現包漿。有的甚至還會出現顏色變淡的情況。
紫砂壺在歲月長河中占據一隅,泥料、工藝、作者決定著紫砂壺的價值。除了泥料和工藝,作者的因素最難判斷,也就出現了知名大家作品的價格高于普通工藝師作品好幾倍的情況。其上體現的是一種少有的人文情懷,同時紫砂壺的獨特功用價值也在泡茶時體現的淋漓盡致。
化工壺的鑒別方法包括價格、看壺的色澤和褶皺、聞氣味、察壺的吸水性、感壺的重量、是否出現包漿這幾方面。紫砂壺的人文情懷和獨特功用價值都是化工壺不可比擬的,但有的化工壺也符合安全使用標準,可用于生活中,只是不具備獨特的人文情懷和良好的功用價值。
注: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關于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網絡高級評茶員個人微號:6480348 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