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從普洱茶的品質論來看,決定茶葉品質的主要因素有三,一是原料,二是工藝,三是倉儲,這三者缺一不可,而倉儲環節是決定后期茶品的價值。當然,有許多茶友經常遇到這種情況,特別是在南方地區,茶品存儲不當,結果受潮了,更嚴重的是發霉了;遇到這種麻煩的茶友,真不少哈!那么,有沒有什么方法能讓受潮發霉的普洱茶起死回生呢?
如果茶友不小心存壞了,我們應該查看一下茶葉受潮的程度,是整提受潮?是整件受潮?還是整個倉庫的茶都受到了影響?普洱茶受潮發生霉變,這結果算是存茶存的最壞的一種了,但愿不是你遇到的結果。
茶葉受潮發生霉變,從其程度來看,我們可以將其分為三種,即輕度、中度、重度。接下來,板著手指一一說起:
第一種,即輕度受潮霉變的茶
特點表現:輕微受潮,表層無明顯變化,未見霉癥,聞起來稍顯霉味、濕味,香氣有所下降。
補救措施:綿紙吸附能力顯著,可有效吸附茶中濕氣、異味。將茶葉放于墊有綿紙的茶盤中,置于陰涼干燥(建議溫度在25℃左右,最高溫度不超過30℃;濕度在70%左右,最高不超過80%)、通風無異味處,讓茶品自然干燥,散除異味。經過此種處理的茶,品飲時茶葉會損失些香氣和清爽感,但總體品質無大礙。
延伸閱讀:據行業相關統計(或不太準確)的數據表明,在普洱茶存儲這一環節中,家庭存茶最容易把茶葉存壞,存壞率是正規倉庫存茶的N倍多。當然,也有個人家庭存茶的茶友,所存茶品比正規倉庫存儲的茶品好的多了,其陳化的口感、滋味相當好。(友情提示)點擊閱讀相關文章:家庭存放普洱茶的地點、器皿和濕度控制你知道嗎?
第二種,即中度受潮霉變的茶
特點表現:茶葉表層略發灰,長出少許白色霉點,聞起來霉味易識別,但茶品內部撬開無恙。
補救措施:最好先將表層霉變的茶和內部幾乎不受影響的茶分離開。如霉變部分無法補救,或是不想勞煩精力補救,則將撬出的霉變部分的茶直接丟了,留下無太大影響的部分茶葉即可。
如想試一試補救霉變部分的茶,先用干凈的軟棉布或干凈的軟毛牙刷,將霉菌清理干凈,或是直接將有白色霉點部分的茶撬了丟掉。留下來自己喝的話,還可以將這些茶葉放在墊有綿紙的茶盤中,置于熱烈陽光下晾曬2-3小時。晾曬時為防止陽光直射茶葉,對茶品產生進一步影響,再在茶葉表層鋪一層綿紙,將受潮茶葉夾至兩層綿紙間。經過日曬處理后,再將其進行通風干燥處理,后進行試飲,如茶葉滋味能接受則恢復完畢,如不行,則繼續通風晾置一段時間,實在不行又不是高價茶,扔了吧。
延伸閱讀:喝了發霉的茶輕則可能引起頭暈、眼花、腹瀉等食物中毒的癥狀,傷盡良心者還美其名曰 茶氣 !如果嚴重則可能會引發諸如肝、腎等重要器官的病變。經動物實驗表明,發霉變質的茶還有可能會致癌!建議你發霉部分的茶直接丟棄為好。
第三種,即重度受潮霉變的茶
特點表現:茶體霉變發粘,茶色發黑,條索界面不明,茶葉上長出一些綠色、黃色的毛狀物,扒開茶葉內部有白色或黑色霉變癥狀,霉味嚴重。
補救措施:媽呀,這種就無力回天,果斷丟了吧。
延伸閱讀:茶葉具有極強的吸附力,易吸味、串味、受潮。受潮霉變明顯、雜味重的茶,一般無論如何補救,都很難再恢復茶葉原味,茶湯滋味大打折扣。如不是特別珍貴的茶,與其勞心勞力補救收效甚微,不如索性棄之來得干脆。(本文來源:茶事微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