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普洱茶(生茶)原料進廠后,對照收購標準樣復評驗收,按驗收等級歸堆入倉。同時檢測含水量,一般來說,普洱茶原料一至八級含水分9 12%即可入倉。用于加工普洱茶的原料分為十級,逢雙設樣,另外加了一個特級,具體見下表。
2、篩分
普洱茶的篩分除沱茶比較細致外,其余均較簡單,但必須分出蓋面(又稱灑面茶)、底茶(又稱里茶),剔除雜物。茶廠一般采取按產品單級付制、單級收回,經風選、挑剔后分別拼成面茶與里茶。
3、半成品拼配
普洱茶壓制前,壓制材料一般分為面茶和里茶。經過篩分后的半制品篩號茶,分別對照普洱茶加工標準樣進行審評,確定各篩號茶拼入灑面茶和里茶的比例。按比例拼入灑面茶和里茶的各篩號茶,經拼堆機充分混合后待用。
4、蒸壓
普洱茶壓制材料為準備好的面茶和里茶。
(1)稱茶
稱茶是成品單位重量是否合乎標準計量并防止原料浪費的關鍵,必需經常校正和檢查衡量是否準確。
(2)蒸茶
蒸茶的目的是使茶坯變軟便于壓制成型,并可使茶葉吸收一定水分,進行后期發酵,同時可消毒殺菌。蒸茶的溫度一般保持在90℃以上。要防止蒸的過久或蒸汽不透面,過久造成干燥困難,蒸汽不透面造成脫面掉邊,影響品質。
(3)壓茶
壓茶分為手工和機械壓制兩種,在操作上要掌握壓力一致,以免厚薄不勻,裝模時要注意防止里茶外露。
(4)脫模
壓制后的茶坯在茶模內冷卻定型3分鐘后,可退壓。退壓后的普洱茶緊壓茶要進行適當攤晾,以散發熱氣和水分,然后進行干燥。
(5)干燥
傳統制法是把成品放置在晾干架上,讓其自然失水干燥到成品標準含水量,時間一般長達5 8天,多則10天以上,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費,而且影響品質,現已改用烘房干燥。利用管道將鍋爐蒸汽余熱通向干燥室,室內設烘架,下面排列加溫管道,溫度可達45℃。
(6)包裝
經過干燥的成品茶,進行抽樣,檢驗水分、單位重量、灰分、含梗等指標,對品質進行審評。(參考文獻:周紅杰、李亞莉教授《第一次品普洱茶就上手》,來源:云茶傳習講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