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 三分工藝,七分原料 ,也有人說 三分原料,七分工藝 ,那么,在普洱茶中,原料、工藝究竟誰更重要呢?
我們先來說說普洱茶的制作工藝。普洱茶的制作工藝大致可以分為采摘、萎凋、殺青、揉捻、曬青等幾個步驟。
當茶葉生長到一定程度,我們就會把茶葉采摘下來進行制作。在普洱茶的采摘中,不同地方的采摘標準和方法是不一樣的。從茶葉采摘下來的那一刻起,普洱茶的制作就可以說是已經開始了。
采摘以后的鮮葉,一般我們會盡快拿回初制所進行攤晾萎凋。很多朋友說,萎凋對于普洱茶來說可有可無,但其實萎凋,是茶葉制作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因為剛采下的鮮葉,含水量在73-78%之間,細胞組織呈緊張狀態,葉質硬脆,在這種情況下只有通過萎凋才能減少茶葉中的水分,促使茶葉外形與內含物產生緩慢而又有序的變化,從而為逐步形成各茶類的特有品質打下基礎。
茶葉的萎凋程度,對茶的品質有較大的影響。萎凋不足,茶葉含水量就會較高,從而影響后面的工藝,揉捻時容易斷裂,這樣制成的茶條索短碎,湯色渾濁,片末多,香低味淡,帶有青澀味;萎凋過度,又會造成茶葉含水量少,揉捻難以成條,且碎末茶增多,這樣制成的干茶條索松拋,片末多,香低味淡,色澤灰枯不顯毫,湯色葉底偏暗。
萎凋完成以后就可以開始殺青了。殺青,我們又叫 炒茶 ,是茶葉制作的專業術語。殺青的主要目的是通過高溫破壞和鈍化鮮葉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鮮葉中的茶多酚等酶促氧化,蒸發鮮葉部分水分,使茶葉變軟,便于揉捻成形,同時散發青臭味,促進良好香氣的形成。
殺青完以后接著進行的便是揉捻。揉捻,就是破壞茶葉葉表組織,使得茶汁溢出,并為片狀茶葉造型。在揉捻過程中,茶汁大量溢出,茶汁里的有效物質包括茶多酚、氨基酸、咖啡堿等,這些物質決定了普洱茶的品質或口感。揉捻茶葉時,外界力量的介入破壞了茶葉細胞組織,使得茶葉內含物質在有氧的條件下得到充分混合。
揉捻時,力度太大,容易破壞茶葉表層的細胞,茶葉破碎的就會較多,這樣子揉出來的茶,茶湯渾濁;但若是力度太小,茶的滋味沒有辦法充分的釋放出來。所以,對揉捻時間、力道的掌握非常重要。
揉捻完成以后的茶葉就可以進行陽光自然曬青啦!待到茶葉曬干,曬青毛茶就這樣制成了。
說完了工藝,我們來接著看一下普洱茶的原料。
普洱茶一般是指以云南一定區域內的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一定工藝加工制作而成的散茶或緊壓茶。普洱茶除了具有越陳越香的特點外,還是講山頭的,一山一寨、一地一味。每一個山頭的茶葉口感滋味都不相同。即便是相隔很近的兩個地方,茶葉的口感也不盡相同,比如老班章與班盆、昔歸與邦東等。茶葉本身的原料不同,無論制茶師技術多么高超潮,也不可能把班盆做出老班章的口感。
那么,普洱茶中究竟是原料重要還是工藝重要呢?其實普洱茶制作過程中每一道工藝都非常重要,原料也不例外。沒有好的原料,制茶技術再高明也做不出好茶,而有好的原料沒有好的制茶師也是浪費了好的原料。所以,在普洱茶中,原料、工藝都是非常重要的,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作者:木每,來源:書劍說普洱)